[发明专利]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17383.1 | 申请日: | 200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327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大吾;冈部将人;小林弘典;山本学;三好建也;新井浩次;岸本比吕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12 | 分类号: | H05B33/12;H05B3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雯,杨丽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致发光 元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EL元件,其特征在于:是至少由第1电极、在该第1电极上形成的EL层、和在该EL层上形成的第2电极所形成的EL元件,至少形成1层由光照射产生润湿性变化的成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EL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电极是在基质材料上形成的电极,上述由光照射产生润湿性变化成分层是含有光催化剂层,上述含光催化剂层在上述基质材料和第2电极之间的任可位置上至少形成1层。
3.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EL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含光催化剂层的膜厚为50—2000。
4.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EL元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含光催化剂层在上述第1电极和上述EL层之间形成。
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记载的EL元件形成的全色显示的显示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EL元件,其特征在于:该EL元件是上述第1电极是形成图案状的电极、上述EL层,至少由与上述第1电极的图案相对应,在第1电极上形成的发光层所形成,上述第2电极是在发光层上形成图案状的电极的EL元件,上述发光层是利用由光照射产生润湿性变化成分层的曝光部分和非曝光部分中润湿性差异所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EL元件,特征在于:上述EL层是由与上述第1电极的图案相对应,在第1电极上形成的数层发光层,和在各发光层的边界部分形成的隔离层所形成,形成至少1个利用由光照射产生润湿性变化成分层的曝光部分和非曝光部分中润湿性差异所形成的上述发光层、上述隔离层。
8.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EL元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层是在上述电极上,通过缓冲层,电荷输送层中至少1层,所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EL元件,特征在于:上述由光照射产生润湿性变化成分层,曝光部分是高亲水性的,非曝光部分是疏水性的。
10.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上述由光照射产生润湿性变化成分层是至少由光催化剂和粘合剂形成的含光催化剂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在上述含光催化剂层中的光催化剂是二氧化钛。
12.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上述含光催化剂层中的粘合剂是将氯、或烷氧硅烷进行水解和缩聚得到的有机聚硅氧烷。
13.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上述含光催化剂层中的粘合剂是将反应性硅硐进行交联得到的有机聚硅氧烷。
1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上述由光照射产生的润湿性变化成分层是由有机高分子树脂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上述由光照射产生润湿性变化成分层是含光催化剂层,可进行和上述第1电极、第2电极中任何电极图案形状不同图案的发光显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5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在上述含光催化剂层上具有至少1层图案状的缓冲层、电荷注入层、电荷输送层或发光层,可显示与该图案形状相对应的发光图案。
17.根据权利要求15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该EL元件中上述第1电极或第2电极中任何一个是阳极,在上述阳极上具有含光催化剂层、在上述含光催化剂层上具有图案状的空穴注入层、在上述空穴注入层上具有发光层的EL元件,可显示与上述空穴注入层的图案相对应的发光图案。
18.根据权利要求15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在上述含光催化剂层上具有至少1层的绝缘图案层、可显示与不存在上述绝缘层图案部分相对应的发光图案。
19.根据权利要求18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上述绝缘层由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上述第1电极是在基质材料上形成的电极、上述由光照射产生润湿性变化成分层是含光催化剂层,上述含光催化剂层在基质材料和第2电极之间的任何位置上至少形成1层,上述含光催化剂层含有提高发光特性的物质。
21.根据权利要求20记载的EL元件,特征是在上述含光催化剂层上部分地形成至少1层绝缘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738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善了粘接性的敷铜聚合物元件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