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轮摩托车的防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16598.7 | 申请日: | 200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311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05 |
发明(设计)人: | 新村裕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H5/00 | 分类号: | B62H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防盗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两轮摩托车的防盗装置,其具有设置在两轮摩托车上的可自由关闭的活门。
特开平9-151642号披露了这样的内容,作为两轮摩托车用防盗装置,通过活门可自由关闭地覆盖主开关的钥匙插孔,同时,执行元件连动于座位开关动作。另外,特开平7-69257号披露了这样的内容,设置在座位下方的储物箱6内的操纵旋钮通过钢丝绳能完成打开主支腿收容锁的操作。
可是,主开关的活门必须使用如螺线管这样的专用执行元件,这种执行元件结构复杂且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成本。因此,希望能够省去装置执行元件,并能够省去活门专用的打开机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这些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申请两轮摩托车用防盗装置的第1发明,在两轮摩托车用防盗装置中设有可自由关闭覆盖钥匙插孔的活门,其特征在于:使设置在座位下方的主支腿收容锁的开锁操作部与所述活门的开关连动。
第2发明为在第1发明中,操纵把锁的开锁与主支腿收容锁的开锁操作部连动。
第1发明由于主支腿收容锁的开锁操作部与所述活门的开关连动,则不必在活门开锁机构中设置专用的打开机构,因此简化了结构并降低了装置整体成本。而且,由于与主支腿收容锁连动,因此增强了操作方便性,提高了操纵性,且提高了防盗效果。在锁定状态下,由于活门关闭,因此用目视就可以很容易地判别。
第2发明由于操纵把锁的开锁与主支腿收容锁的开锁操作部连动,因此,为主支腿收容锁的开锁操作部集中了功能,同时通过使操纵把锁与主开关分离设置,能够设置更高强度的操纵把锁。
图1为防盗装置整体的概念图;
图2为两轮摩托车的整体图;
图3为表示主支腿外观侧面的附图;
图4为表示其上侧(图3中A向所示的方向)的视图;
图5为表示其作用的视图;
图6为车体后部的主要部分侧面图;
图7为从上方显示开锁操作部的视图;
图8为从侧面表示主支腿的视图;
图9为从上方(图3中B向所示的方向)显示主支腿的视图。
下面,根据附图对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为防盗装置整体的概略图,图2为实施例适用的两轮摩托车的整体图,图3为表示主支腿外观侧面的附图,图4为表示其上侧(图3中A向所示的方向)的视图,图5为表示其作用的视图,图6为车体后部的主要部件侧面图,图7为从上方显示开锁操作部的视图,图8为从侧面表示主支腿的视图,图9为从上方(图3中B向所示的方向)显示主支腿的视图。
首先,在图2中,所述两轮摩托车为小型摩托车,主开关3设置在覆盖操纵柱1的操纵柱盖2上,活门式开关机构4设置在所述主开关3中。主开关3为点火开关及照明开关等合成的公知装置。
在座位5的下方设有朝上方开口的储物箱6,在通过座位5开关的同时,座位5通过座位锁7锁定在车体侧,通过与主开关3相同的钥匙能被打开。并且,如后面所述的那样,在储物箱6内,设有作为打开操纵部的操作旋钮8(图1),导引件9的一端连接在该操作旋钮上,导引件的另一端通过接头10连接至设置在车体下部的主支腿收容锁11,从而可以将其打开。
主支腿收容锁11是用于防止收起主支腿12的防盗装置,若打开主支腿收容锁11、收起主支腿12,则摩托车可以行驶。通过从接头10分出的分路钢丝绳13连接至活门式开关机构4,通过与主支腿收容锁11的开锁连动而驱动活门式开关机构4能够打开活门,将钥匙插入主开关能够实现接通。接头10形成为欲打开主支腿收容锁11而拉伸导引件9时,分路钢丝绳13松弛。
如图3-5所示,可自由关闭地覆盖于设置在主开关3上端面的钥匙插孔14上方的活门15一端通过支轴16可自由转动地安装至主开关3,其另一端连接在分路钢丝绳13的一端。
分路钢丝绳13被导入从主开关3一体伸出的牵拉杆17的后端,通过介于牵拉杆17和活门15之间的压缩盘簧18使活门15朝图中顺时钟方向转动。但是除作为开锁操作部时以外,分路钢丝绳13压缩盘簧18,以使活门15逆时针回转方向转动至覆盖钥匙插入孔14上方位置的方向进行牵引。
在朝开锁方向操纵操作旋钮8时,分路钢丝绳13在接头10中松弛,如图5所示,以允许压缩盘簧18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从而打开钥匙插孔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65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积编码码字的软判定解码
- 下一篇:缝料运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