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铅酸蓄电池极板化成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01115011.4 | 申请日: | 2001-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1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15 |
| 发明(设计)人: | 任亚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亚娥 |
| 主分类号: | H01M4/16 | 分类号: | H01M4/16 |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俊荣 |
| 地址: | 255056***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极板 化成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化成工艺,适宜于管状、涂膏式板栅。
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序包括合金的配制、铸板、涂板、生板的固化与干燥、极板化成和蓄电池装配。蓄电池的主要特性,如电池容量、电压、电流、寿命、充电接受能力等,主要依赖于极板,尤其是正极板的活性物质的含量,生产中的化成工艺对极板中活性物质的含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申请号为96120459.1的极板化成技术采用的是脉冲的方法,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但需要反复测算其前一循环的电压平均值,操作烦琐,不便掌握,给实际的大批量生产造成诸多不便,实际可操作差,难于实施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产品参数达到或超过指标要求,又便于操作实施的铅酸蓄电池极板化成工艺,并且该工艺可以缩短化成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铅酸蓄电池极板化成工艺,包括极板的准备、板群组的制作、电解液的配制,将板群组置于电解液中,再进行极板充电操作,其充电操作控制为正充一段时间后,插入反充操作,然后再进行正充操作完成充电过程。
在常规化成操作过程中,当充电形成活性物质时,是不允许反充的操作,本发明打破了这一常规思路,在正充过程中插入反充操作,获得异常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正极板的二氧化铅含量和负极板的铅含量,既能实现产品参数高指标要求,又能缩短化成时间,并且操作几乎无变化,如极板的准备、板群组的制作、硫酸溶液电解液的配制,将板群组置于电解液中,进行极板充电操作等等,均没有什么变化,如常规操作一样,非常容易掌握,易于实施、推广。
在本发明中:
正充、反充操作交替循环为3~10次,最好为3~5次,即可保证较好的充电性能,又能缩短充电时间。次数少时,则与普通的方法差别不大,而次数过多时,则每一次换极(交换极板,完成正充、反充的交换)形成的还原物质硫酸铅还来不及氧化为二氧化铅(正极板活性物质),对化成也不利。
控制较好的参数有:
正充时间为9.5~10.5小时,反充至槽压降至1.75~1.85伏特(一般用5分钟的时间,用时间控制较方便),最后的正充时间以化成指标或化成状态确定。
正充电流为0.3~0.5C/n安培/片,反充电流为0.06~0.2C/n安培/片;其中:C为电池容量,n为正极板板栅数。
最好将第一个正充过程分成两段控制,以0.1~0.2C/n安培/片的电流充电2~2.5小时,然后转成以0.3~0.5C/n安培/片的电流充至9.5~10.5。而将第一个充电循环(一个正充、反充为一个循环)后的正充电流控制为0.4~0.6C/n安培/片,正充时间为3~5小时,一般根据换极次数而定。
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分析说明(实验在设定值的允许误差范围内控制)。
1、极板的准备:取正常生产工序上的管式极板(已灌好氧化铅铅粉)或涂膏式正板栅。若是管式极板,则应首先在蒸馏水中板耳朝下浸泡30分钟,然后放掉水再放置(在一般自然条件下)18小时以上,待用。
2、制作板群组:将处理过的板栅连接成板群组,放入电池槽中。
3、配制电解液:配制浓度为1.040~1.070克/立方厘米,最好为1.050~1.065克/立方厘米硫酸溶液电解液,并将其中的铁、锰以及有机物控制在微量状态,即不超过0.1%,氯离子的含量控制在0.01%以下。
4、将电解液加入到电池槽中(也可以是专门的化成容器),液面最好是刚淹没板耳却不完全淹没电极条。
5、开路静置3小时,均衡内部电阻,并使硫酸和PbO充分渗透和反应,以便能生成较多的硫酸铅。
6、进行充电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亚娥,未经任亚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50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供热螺旋波形管热交换器
- 下一篇:雕刻凹版珠光油墨用连结料及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