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域环保清淤机无效
| 申请号: | 01114841.1 | 申请日: | 2001-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3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洪喜 |
| 主分类号: | E02F3/90 | 分类号: | E02F3/9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域 环保 清淤 | ||
本发明涉及水域清淤疏浚机,尤其涉及卧式清淤疏浚机
对于水深不大的湖或鱼塘,一般到一定的时间就要进行清淤工作。通常使用的都是卧式清淤机,这种清淤机是由船身两边的定轴、固定在定轴上的船连接大架,固定在船连接大架上的搅钻头及其动力和控制机构所构成。通过动力机构带动搅钻头转动,将水下的淤坭搅起与水混合,由吸坭泵吸出淤坭,从而达到清淤的目的。这种清淤机由于搅钻头周围没有遮拦,因此搅起的淤坭极易向四周飞溅,而吸坭泵吸出的淤坭中水含量很高,极大地影响了清淤的效率。而且淤坭和水底腐殖土的飞散使之难于清除,留下大量的腐殖、游离状淤坭和污染物,继续污染水域。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域清淤疏浚机,它能把搅起的淤坭局限在一定的空间,使得吸出的淤坭水分降低,从而提高清淤的效率和效果,有效地除去腐殖、游离状淤坭和污染物,改善水域的水下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水域清淤疏浚机,包括有船边境大架及其升降机构,安装在船上的吸坭泵,在船连接大架的前部安装有搅拌滚筒。搅拌滚筒罩有遮挡板。后面的遮挡板上开有与吸坭管连接的开口,搅拌滚筒通过传动机构与动力源相连接。搅拌滚筒上至少有两条对向螺纹,在这些螺纹上固定有搅拌叶片。后遮挡板上的开口对应于两条对向螺纹的交汇处。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油马达一类的液压马达或者是气马达等。传动机构可以是链轮、齿轮等各种机械传动机构。
搅拌滚筒也可以是滚搅器,它是由横向安装的转轴,固定转轴上的搅拌叶片所构成。搅拌叶片最好制成端头弯曲的弯刀形叶片(如水田耙田机上的叶片形状)而且是弯头相对向两边延伸排列这样有利于对付水底淤坭下的软实坭。此时为了提高清淤的效果,在此滚搅器与后面的遮挡板之间安装有对向螺旋器。对向螺旋器是一开有对向螺纹的转轴通过链轮传动机构与动力源(如油马达)连接。后面的遮挡板的开口对应于两条对向螺纹的交汇处。
为了便于安装和检修,搅拌滚筒转轴上的链轮传动机构安装于两侧遮挡板的外面,清淤时遇到软实坭时会感到明显的阻挡,因此在搅拌滚筒转轴上的链轮前安装有引道机构。引道机构可以是固定在链条上的引道齿;也可以是由位于搅拌滚筒链轮传动机构前后的引道链轮,安装在这两个引导链轮上的链条,固定在链条上的引道齿所构成。引导机构通过链轮传动机构与油马达连接,它能为搅拌滚筒与动力源的链轮传动机构的前进预先清开淤坭开出通道,引导清淤机前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搅拌滚筒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搅拌滚筒另一种结构——滚搅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对向螺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引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图1和图2,船连接大架(1)与活动铰接架(5)铰接连一起,在活动铰接架(5)的中部安装有转动中心轴(7),转动中心轴(7)的上端固定有大齿轮(6),通过小齿轮(4)与油马达(3)连接,转动中心轴(7)的下端固定有封闭箱架(12),搅拌滚筒(11)的转轴和前、后、左、右、上方的遮挡板(13)和(8)都安装在封闭箱架(12)上,后遮挡板上的开口通过吸坭软管与吸坭管(19)的活动管接头连接,搅拌滚筒(11)的筒身上设置有两条对向螺纹(20),在这些螺纹上固定搅拌叶片(21),搅拌滚筒(11)通过链轮传动机构(10)与油马达(9)相连接。前遮挡板(13)通过上端铰接安装在封闭箱架(12)的前部的。在活动铰接架(5)的前后分别树有标尺杆(16),用于显示活动铰接架(5)的水平状态,活动铰接架(5)上固定有杆支座(15),与杆支座(15)上端铰接的推拉杆(17),通过支座安排在船连接大架(1)上的平衡调节臂(18)的一端与推拉杆(17)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在船边接大架(1)上的液压推杆(2)相铰接。为了使封闭箱架(12)活动自如,在活动铰接(5)的前部下方安装有半园导轨(14),封闭箱架(12)通过滚动轴承吊装在半园导轨(1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洪喜,未经刘洪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48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