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击弹无效
| 申请号: | 01114120.4 | 申请日: | 2001-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3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廷;徐凌宇;徐怀宇;徐淑英;苏坤祥;唐文晶;郭非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文廷;徐凌宇;徐淑英 |
| 主分类号: | F42B17/00 | 分类号: | F42B17/00;F42B12/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006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击 | ||
本发明属于一种可射击的子弹,特别涉及到应用超高电压、电场等作用进行攻击的子弹。
在现代的非智能制导的各类子弹,或常规武器的子弹,要求杀伤力强,所以中弹后非死即伤。而子弹之中附其它功能的弹,如麻醉弹、化学弹、生物弹等等,则几乎不具中弹瞬间的杀伤力,或制御力。这对追捕、警戒、自卫等基本上无伤制敌的要求,都是困难的或无效的。既往子弹的基本缺欠是:
1、品种单一,功能单一;
2、杀伤力很难把握;
3、做不到无伤,或基本无损式瞬间制敌。
为无伤制敌,军警曾配用警棍,但这种以电击为目的器械,只要与对象距离大于10厘米,即无任何效用,所以谈不上有效制御及防护。更谈不上远距离的无伤攻捕及自卫。
这是既往子弹在功能上和品种上的空白。
为克服子弹在功能的缺欠,本发明提出一种全新功能的子弹——电击弹。
电击弹不以致伤,致残甚至致死为主要目的,其宗旨是在使人中弹后,随即削弱或丧失反抗能力,甚至是一般活动能力。有如下特点:
1、由于它是一种可射击的子弹,故可远距离攻击;
2、使被攻击对象在中弹后严重削弱反抗能力,但可短时恢复;
3、按照不同设计,可有绝对不致死、致残型,和可致死、致残型;
4、电击弹可回收而反复使用;
5、它可制成手标(投掷式)、棍射式、枪射式;
6、它可集团(大量群族)式发射,造成一个均匀分布的宽区电子墙,以其放电电场作为电子对抗的屏蔽,或对敌方进行干扰。
本发明是由以下方案实施的:
基本上由弹体、火药管、高压发生器等三部分组成。
弹体是弹壳,壳内有高压电源发生器,由此产生高压电,并由在外部弹尖部的探针送出弹体。尾部外侧为多边翼以稳定走向,尾部内侧为空腔,置入独立的单体结构的火药管。该火药管完全相当于常规子弹的弹壳体,作为子弹推动发射的动力,有引爆的火帽。它由枪的顶针击发。
弹体内的高压发生器,可有不同结构或不同工作原理。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图1为发电机式电击弹的实体剖视图(应用电动机和发电机机组的高压发生器的类型),
图2为电子式电击弹的实体剖视图(应用全电子线路组成高压发生器的类型),
图3为单晶体管的脉冲振荡电路式(相似于电视机中行输出)的高压发生器电路图,
图4为机械(振铃)式自行通断振荡的高压发生器电路图,
图5为直流电动机驱动交流发电机的高压发生器电路图,
图6为火药管的结构图。
图中:1晶体管,2电阻,3电容器,4变压器,5整流管,6滤波电容器,7探针,8微型电池,9火药管,10尾端空腔,11直流电动机,12交流发电机,13弹簧,14触点,15低压绕组,16高压绕组,17铁芯,18簧片,19电子振荡器,91压皱封口,92底座,93火帽,94火药壳体,95火药。
在多种工作原理中,先以全电子式结构典型,阐述其功能与特点:
一个晶体管多谐振荡由晶体管1、电阻2、电容器3和反馈升压变压器4组成,高频的多谐高压经整流管5和滤波电容器6后,变为直流高压,经探针7输出。探针7上的高压直流电将随周围的物体,尤其是可导电物质的远近,而放电量不同,从而形成自动间歇工作方式,因为放电后电压降低,待充电后达到该间距的放电值时又放电。
电击弹能源由内装微型电池8供给,常在用前装入。尾端空腔10内装有推力火药作为发射动力用的火药管9。为能回收再用,发射用火药与电击弹是各自独立的,它类似于现有建筑施工用的射钉枪,有单独的发射的火药管9,其结构如图2所示:它完全可被看作去了弹头的常规子弹壳,只是在装弹头的地方有压皱封口91,其它部分:底座92,火帽93,火药壳体94,火药95等部分,与普通子弹壳部分完全相同。
火药管使用时装入电击弹的尾端空腔10,由顶针撞击火帽93。作为火帽93,作用机制,也与常规弹相同,只是火药燃后冲开压皱封口91,爆破力将电击弹冲射出口。
电击弹中的高压电源,从原理上说还有多种,如电动机、发电机机组式,如图3所示,由电池8供给各类直流电动机11,由直流电动机11驱动同轴的交流发电机12,交流发电机12发出高频高压电,并送至整流管5和滤波电容6,然后经探针7输出。
一种振铃式电击弹如图4所示,所谓振铃原理是指它的工作方式完全相同于最简单的电铃构造,只不过振动片不击金属铃。其作用过程是:
在一个不完全封闭磁路的铁芯17上绕有低压绕组15,其一端接导磁材料簧片18上,由弹簧13拉紧贴在定位的触点14上,簧片18位于铁芯17磁路开口处,当低压绕组15有电源联接时,即成通路,并在铁芯17生磁,对簧片18吸引,但一经吸引而拉开随即断电,而恢复原位,再通电吸拉。以此不断在铁芯17中通过高频电流,从而在铁芯17上的高压绕组16上产生高频高压电,再经整流管5、滤波电容6滤波后经探针7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文廷;徐凌宇;徐淑英,未经徐文廷;徐凌宇;徐淑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41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控制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