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发乌发水无效
申请号: | 01113829.7 | 申请日: | 200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318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起;薛宝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宝祺;王树起 |
主分类号: | A61K7/06 | 分类号: | A61K7/06 |
代理公司: | 鞍山热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发 乌发 | ||
本发明涉及护理毛发、毛发助长剂的制品,尤其是一种纯营养的使头发再生并变黑的生发乌发水。
现有技术中的生发乌发剂,大多都是中药加上香料制成,一般包括首乌、当归、防风、羌活、川芎等中药加上香料配制而成。人体的头发是由多种蛋白质、维生素组成,如果缺少这些营养物质,头发就会发黄、干枯、容易脱落,甚至变秃。上述中药生发乌发剂并没有考虑头发需要蛋白质、维生素这些因素,来标本兼治。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充头发所需营养、能使头发再生、使白头发变黑的纯营养性生发乌发水。
本发明生发乌发水的技术内容阐述如下:
一种生发乌发水,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以下同)原料制成,氨基酸类包括:甘氨酸1-3%,赖氨酸1-3%,胱氨酸0.1-0.5%,谷氨酸2-5%,维生素类:VB族混合物包括:VB510-15mg,VB110-15mg,Vc10-15mg,渗透剂二甲基亚砜15-20%或氮酮1-3%,氮酮用酒精溶解,其余为水。
其制法1为:取50%水,加入上述重量百分比的赖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维生素VB5、VB1、Vc,再加入渗透剂二甲基亚砜,其余为水,装瓶密封即成生发乌发水。
其制法2为:取50%水,加入上述重量百分比的赖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维生素VB5、VB1、Vc,然后用Na2CO3调节PH值至8-8.5,再加入渗透剂:氮酮0.5-2,氮酮用乙醇溶解制成氮酮乙醇溶液,其余为水,搅拌均匀,装瓶密封即成生发乌发水。
本发明的特点是:由于生发乌发水的成分赖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维生素都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如果缺少这些物质,头发就会容易脱落、干枯、甚至脱光头。本发明就是针对这一原理,来有效补充人体头发所需蛋白质、维生素,用该类物质营养头发,改善微循环、改善发根供应营养状况,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发明有效成分二甲基亚砜和氮酮是渗透能力很强的渗透剂和万能溶剂,能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维生素的吸收,并把营养送到皮下或发根,使发根复活,促进毛发生长、发育,促进毛发新生,白发转变黑发,二甲基亚砜还有止痛、消炎的作用。
本发明中的氨基酸类,还有刺激改善头皮毛细血管微循环的作用,打通毛细血管向发根输送营养的障碍,提高向发根提供营养的能力,使发根及毛发正常生长,从而得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氨基酸如甘氨酸、赖氨酸、胱氨酸均具有杀菌能力,既可以营养毛发、发根,同时又可保护从头皮到毛发的健康不受细菌的侵害,防止头皮屑的发生。
实施例1
一种生发乌发水,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氨基酸类包括:甘氨酸2%,赖氨酸2%,胱氨酸0.3%,谷氨酸5%,维生素类:VB515mg,VB115mg.Vc15mg,渗透剂二甲基亚砜10%,其余为水。
其制法1为:取50%量水,加入上述重量百分比的赖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维生素VB5、Vc,再加入渗透剂二甲基亚砜,搅拌均匀,加水至100%,装瓶密封即成生发乌发水。
实施例2
一种生发乌发水,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以下同)原料制成,氨基酸类包括:甘氨酸3%,赖氨酸3%,胱氨酸0.5%,谷氨酸3%,维生素类:VB族混合物包括:VB512mg、VB112mg,Vc13mg,加入氮酮2%,氮酮用乙醇溶解成氮酮乙醇溶液加入,搅拌均匀,加水至100%,装瓶密封即成生发乌发水。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人是门诊诊治的10例患有毛发根微循环不畅、脂溢性皮炎,头发枯黄、断裂、白发的患者,针对本发明生发乌发水,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治疗组10例,没有对比组的治疗,其中男6例,女4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7.6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1年。
二、诊断标准:以眼观和触摸为诊断,按眼观的病情以及患者自述为诊断。
三、治疗标准:以头发长出恢复原状态的80%以上、无脱发、皮炎、不枯黄、断裂、白发变黑发症状为治愈,以脱发无发展得到控制,并出现新的甬发为显效,以脱发无继续发病症、无扩展现象为好转,药物对病症无任何变化为无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宝祺;王树起,未经薛宝祺;王树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3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