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侧受弯满堂建筑基础结构及施工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01113796.7 | 申请日: | 2001-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6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加林;姚焰辉;潘同喜;李俊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7/01 | 分类号: | E02D27/01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 地址: | 2216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侧受弯 满堂 建筑 基础 结构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高层建筑及构筑物的建筑基础结构及施工工艺,具体就是单侧受弯满堂建筑基础结构及施工工艺。
目前,正在建造的中高层建筑和部分构筑物,其基础结构设计为了充分利用天然持力层的承载力,采用整板式布置的满堂基础结构形式。这种满堂基础结构型式双侧受弯,即支座承受的弯矩下侧受拉,而逐渐至跨中承受的弯矩上侧受拉,依据该受力情况分析,必须在整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双侧双向配置受力钢筋,又根据现行规范严格的构造要求,致使整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双侧双向布筋量大,一般工程实践证明双侧双向均需配置φ14~18@200左右的钢筋,板厚也较大。由此可知,这种传统的整板式满堂基础结构型式的钢筋用量和混凝土消耗量均较大,增加了大量工程成本。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单侧受弯满堂建筑基础结构及施工工艺,不仅大量节省钢筋用量和混凝土消耗量,而且使基础结构的受力情况得以改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中高层建筑及构筑物的单侧受弯满堂建筑基础结构及施工工艺,其结构包括支座条形基础,跨中条形基础及隔离带,支座条形基础和跨中条形基础均为钢筋混凝土构造,支座条形基础的受力钢筋和分布构造钢筋布置在基础内下侧,跨中条形基础的受力钢筋和分布构造钢筋布置在基础内上侧,支座条形基础相对位置在上,跨中条形基础相对位置在下,跨中条形基础两端与相邻两个支座条形基础重叠,在两者的重叠交界处设置隔离带。在单侧受弯满堂基础结构施工时,支座条形基础一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跨中条形基础根据工程的不同功能要求,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或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即对于无抗渗要求的基础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基底开挖做好低标号混凝土垫层,在其初凝之前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对于有抗渗、防潮要求的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隔离带把支座条形基础与跨中条形基础铰接在一起,当跨中条形基础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时,隔离带采用沥青油毡层;当跨中条形基础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时,隔离带填充可压缩性防水材料。
本发明通过施工实践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由原双侧双向受力钢筋布置改为单侧单向受力钢筋布置,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大量减少钢筋用量和混凝土消耗。②隔离带形成铰支点,传力明确,设计计算简单。③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加快。④充分发挥天然持力层的承载能力,降低工程成本。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构造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单侧受弯满堂建筑基础结构包括跨中条形基础1,支座条形基础2和隔离带3,支座条形基础2位于柱或墙中心下方,相对位置在上,跨中条形基础1位于轴线的中间,相对位置在下,跨中条形基础1的两端与相邻两个支座条形基础2重叠,在重叠交界处设置隔离带3。支座条形基础2和跨中条形基础1均为钢筋混凝土构造,支座条形基础2内的受力钢筋4和分布构造钢筋5均布置在基础内下侧,跨中条形基础1内的受力钢筋6和分布构造钢筋7均布置在基础内上侧。在单侧受弯建筑满堂基础结构施工过程中,支座条形基础2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对于无抗渗要求的基础,跨中条形基础1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基底开挖作好低标号混凝土垫层,在其初凝之前,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对于有抗渗、防潮要求的基础,跨中条形基础1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隔离带3把支座条形基础2与跨中条形基础1铰连在一起,当跨中条形基础1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时,隔离带3采用沥青油毡层,当跨中条形基础1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时,隔离带3充填一定可压缩性防水材料,在上部建筑重力作用下形成有效止水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37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窨井污水的排放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替代ABS树脂的改性聚丙烯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