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田作业机有效
| 申请号: | 01112229.3 | 申请日: | 2001-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318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24 |
| 发明(设计)人: | 児岛祥之;八木泽俊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 主分类号: | A01B51/02 | 分类号: | A01B51/02;A01B6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温大鹏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田 作业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秧机或直播机等水田作业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特征为具有升降结构的水田作业机,该升降结构可自由升降插秧装置或播种装置等作业装置。
为水田作业机代表例的水田插秧机中,装有一种机械式自动升降控制机构,通过液压装置可自由升降插秧装置(作业装置一例),该机构将装在插秧装置上的接地传感器与装在变速箱上的升降插秧装置的升降阀机械式连动连接,并根据随着接地压力变动、接地传感器的变位,使升降阀动作,将插秧装置维持在距水田表面的设定高度上。同时,已知一种可将装在运行部的升降杆,在根据接地传感器的变位使升降阀动作的作业位置(插秧位置以及下降位置)与将升降阀强制动作至上升位置的上升位置之间切换的结构。
在上述自动升降控制机构中,由于插秧装置的升降速度由升降阀的开度决定,如将最大开度设定得较大,则在自动升降控制中,接地传感器有较大变位之际,阀开度变大,升降速度也变快,会发生控制的过调节,控制稳定性能下降现象。特另是,在上升动作中,一旦发生过度调节,因过度上升,插秧装置成为浮出倾向,会发生极端的浅栽植或浮苗现象。在此,如将阀的最大开度调整得较小,则抑制了上升速度,不会发生上述的栽植作业中的不良现象。
但是,为重视控制稳定性以将阀的最大开度限定得较小时,在田埂处进行机体方向转向时,靠人工动作升降杆使插秧装置上升幅度较大时,上升速度很慢并且会降低作业性。实际上,考虑到这些情况,预先调节设定阀的最大开度。也就是,对于升降控制,要成为快速的升降速度,而对于人工升降要成为慢速的升降速度的方式来设定最大的阀开度,因此在升降控制和人工升降各自场合,不能实现可满足的速度设定。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田作业机,在作业行走中,在不易发生过度调节的上升速度下进行稳定的自动升降控制的同时,在田埂等处可以适当的速度快速地强制上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水田作业机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作为其特征。
采用上述结构,如将升降阀自身的最大开度设定得较大,由于将升降杆操作至上升位置时,解除了上升极限设定机构的接触功能,在充分的阀开度下,上升动作可快速地进行。此外,由于在将升降杆操作至作业位置的作业时,上升极限设定机构发挥功能,此时,升降阀的最大开度被限制成比升降阀自身所持有的绝对的最大开度要小。因此,即使根据接地传感器的变位将升降阀操作至上升侧,也能缓慢地抑制上升速度,成为可实现不发生过度调节的稳定的控制。
因此,在作业行走中,在难以发生过度调节的上升速度设定下,可实现稳定的自动升降控制,同时,在田埂等处可以适当的速度快速地强制上升,可提高作业性。
前述的上升极限设定机构最好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只用机械式接触构造,就可构成接触限制控制阀动作和限制解除控制阀动作的机构。更具体为,可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结构。
此外,在技术方案1的构成中具有技术方案4所述的结构时,与前述上升极限设定机构的如何设定无关,同时,即使升降杆处于上升位置以外的任一位置,也可将该升降杆操作至上升位置。因此,可获得适应于苗圃条件的升降速度,同时,可使升降杆朝所希望的上升位置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水田作业机的特征也具有技术方案5所述的倒档构造的构成。采用这种结构,强制上升操作件与升降杆的位置保持机构连动连接,操作者仅通过简单地操作该操作件,就可解除位置保持,使升降杆强制切换到上升位置。由此,升降杆强制地转换到上升状态,插秧装置(作业装置)就自动且迅速地上升。因此,可避免例如后退时整地浮体的后部伸入水田表面或撞上田埂的不良现象。
除了上述结构外,还具有技术方案6所述的、由主变速杆构成前述强制上升操作件的结构,如采用将该主变速操作杆操作至后退区域以使插秧装置自动上升的结构,则处于操作者眼前的可迅速动作的变速动作机构(主变速杆)可兼作强制上升操作件。此外,由于根据这种兼用,后退切换动作时必然强制上升作业装置(插秧装置),可确实避免上述不良现象。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作用效果将在下面的参照附图加以描述中更加易于理解。
图1是乘用型插秧机整体的侧视图,
图2为乘用型插秧机整体的俯视图,
图3为插秧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插秧装置的中央整地浮体附近的一部分切去的侧视图,
图5为中央整地浮体附近的主视图,
图6(a)为插秧装置下降状态下划线器操作部的侧视图,(b)为插秧装置上升状态下划线器操作部的侧视图,
图7为划线器操作部的俯视图,
图8为示出升降杆和与之关联机构的侧视图,
图9为升降杆与各机构的连动关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2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专门的无线呼叫中心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光盘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