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12134.3 | 申请日: | 200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76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发明(设计)人: | 顾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飞龙 |
主分类号: | D05B1/10 | 分类号: | D05B1/10;D05B29/12;D05B6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台湾省台南市7***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有关一种三本车缝纫机的辅助装置。
一般所见的三本车缝纫机如图7至9所示,于上、下作动车缝的针座5下固设有三根车针51以穿设车缝线511,这样即可车缝如图10所示的下结网而其上具有三道车缝(该车缝方式俗称链形缝法);而为使操作更为快速及自动化,可于工作平台下面组设有下切线装置55使三条车缝线511可以在车缝完毕时被自动切线而不需要再人工剪线,如图11和12所示。另在针座5上方,(如图9所示)的组立孔512组设有发明人于早期设计的“缝纫机的勾线装置”,(已被批准为台湾专利,公告于85年9月21日的专利公报上,其公告号为286691,即如图13和14所示),所述上勾线装置54是将由下切线装置55切断的线头510以勾片541及簧片542予以夹持勾掣,使在下一次车缝时利于将所述残留线头510予以车缝盖上,使大量加工的布面上车缝完全没有残留线头。
然而,为适应不同产品或客户的要求,讲求上、下均具有结网,如图15所示,则必须在缝纫机的另一传动机柱上加上梭针52及将组立孔512上的上勾线装置54予以拆下而换装一导线架53(如图16和17所示),使上网线531经导线架53穿过所述导线架53的弧形孔532被导引,配合左、右梭动的上梭针52及下推布台装置的推引,使车缝时,可以同时使上、下面均具有结网。
所述上勾线装置54虽可使下一次车缝没有残留线头,但在使用上仍有缺点,因上勾线装置54的勾片541利用其簧片542夹住被切断的车缝线511时,离车针51具有相当距离如图14的L,剩馀的线头510也于夹持端543只剩4-5公厘左右;当车针51向下穿刺布料做下结网时,剩馀的线头510会很快脱离夹持端543的夹持而自然掉落,导致车缝时,工作平台下的勾结器无法勾结成形而造成三至四针,甚至四针以上的空针车缝。
在有上结网线车缝时,为使布面上同时兼具有上结网,除了可配合上梭针52及导线架53外,可于针座5外侧另外组设有上切线装置56来作上网线531的自动切线及线头夹持(如图11、16和17所示),使每一次车缝均可自动起车及操作并切断;而由下切线装置55所切断的车缝线511是呈开放状悬空,故在上结网线车缝时必须将线头510整理以手将缝线往后拨以压脚57将车缝线头510压持在布面上,使上结网线车缝时,车针51因下压穿剌布面而开始车缝时,上网线531通过导线架53的导引,跑到第一车针51(如图14最右最短者)和车缝线511之间,而由于车缝线头510是被压脚57压持住,而上网线531线头是由上切线装置56夹持住,故上网线531被车缝线511压在布面上,再经上梭针52及导线架53的导引作动,而可在布面上车缝出上结网线,在布面下仍可车缝出下结网(链形缝法)(如图18所示),故为使上结网动作确实结网完成(若线头510松驰是无法上结网成形的,因线已跑掉了),所以以手将缝线拨到压脚57的动作是必须的(否则起针时车缝线511便无法将上网线531压在布面上形成结网),但这也造成大量生产时间的浪费。
另外,为使每一块车缝的布料在布料边缘即开始拥有上结网的车缝,如图19所示,于上一布料车缝后即连续下一布料继续车缝,再利用剪刀以人工修剪中间悬空的上下结网,这样仍必须花费昂贵的人工,相当不便。
由上所述,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的缺点:
1.为适应不同产品或客户要求,必须依要求在组立孔随时换装上勾线装置或导线架,但众所皆知,负责实际车缝的女工不可能具有良好的机械技术,无法应付如此高速度运转且精密度高的各组件及装置的拆卸或安装,尤其安装后的精密调校明显影响事后的正常操作及安全与否,且大多数的成衣厂规模均属于中小型,更以小型占绝对多数,难有能力再聘请专门技术的机械人员,顶多只能敦请供应设备的厂商技术人员赴厂处理;但此技术人员无法像驻厂人员那样具有高机动性,这里有时间及行程的限制,从而造成现场加工人员长时间等待,且供应商技术人员也有日后不易请得合理款项的困扰,甚至不愿出勤的情形产生。
2.在有上结网线车缝要求时必须将线头整理以手将缝线往后拨以压脚将车缝线头压持在布面上,这样,在大量生产时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且有时不一定压持可靠,仍会造成无法顺利结网;若能结网形成上结网线,仍会在布边起车处留下空白未车缝部份,且留下以压脚压持的很长的车缝线头(如图18所示),此为起针时所必然造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飞龙,未经顾飞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2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