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手机的短讯息服务传递资料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1111730.3 | 申请日: | 2001-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374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 发明(设计)人: | 赖振兴;李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集团(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亮 |
| 地址: | 210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手机 讯息 服务 传递 资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手机传递数字资料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现行手机的通讯协议中支持短讯息传递的功能,传递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料的方法。
现在绝大多数提供短讯息服务的手机与移动通讯系统,只是单纯的利用短讯息发送的功能传递简单且极短的留言或者是文字等用于两人或多人间的沟通的讯息。但在NBS(narrow band socket)协议及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协议推出之后,技术上已经可以作到以不同的端(Port)来区分不同类别的短讯息,短讯息的资料格式可以是二进制的数字资料,只需发送端与接收端两方事先订好资料的传递格式即可。但是在目前绝大多数已具有短讯息发送功能的手机或移动通讯系统,却仍只停留在利用短讯息发送功能传递短语,留言或者是文字等极短的讯息而已,让使用者无法享受到支持短讯息发送的通讯服务的真正功能与优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通过手机的通讯协议中支持短讯息传递的功能,发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协助现行手机的通讯协议中的短讯息传递功能,发送较长的数字资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主要是将欲通过手机的短讯息通讯协议发送的数字资料,转换为符合通讯协议格式(如WAP或NBS)的数据包,对于数据量超过限定值时则依预设的规则将之先分割为数个数据包,然后通过手机的短讯息发送功能将数个数据包发送予接收端的手机,再于接收端的手机中依据前述预设的规则将多个数据包重组还原成原始的数字资料。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技术内容及实施例,兹配合附图说明如后。
图1为本发明的局部流程图,显示发送作业的实施步骤。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流程图,显示接收作业的实施步骤。
本发明的步骤流程,主要可区分为数字资料的发送作业,与接收作业两大部分。
首先请参阅图1,图1为其中发送作业的实施步骤,其依序为:1-1、分割数字资料;1-2、生成数据包;1-3、生成短讯息;以及1-4、发送短讯息。
在分割数字资料的步骤1-1中,主要是将资料大小超过短讯息通讯协议的最大容量的数字资料(Data)分割成为数个资料区段(Data section)1a,1b,1c;接着依据短讯息通讯协议的资料格式(例如WAP),将数个资料区段1a,1b,1c分别封包(Packet)为WAP数据包2a,2b,2c,而在每一个WAP数据包的中则包含有待发送的资料区段以及WAP的资料封包开头(WAP header)20;最后在生成短讯息的步骤3之中,再将每一个WAP数据包的前端加上一个短讯息文件头(Short Message Header)30,而生成数个短讯息3a,3b,3c,然后发送至接收端。
在图2中所揭示的则是接收作业的实施步骤,其依序为:2-1、接收数个短讯息3a,3b,3c;2-2、分别取出数个短讯息中的WAP数据包2a,2b,2c;2-3、分别取出分散于数个WAP数据包2a,2b,2c中的资料区段1a,1b,1c;以及2-4、将数个资料区段1a,1b,1c还原为原始的数字资料。
在接收作业的过程中,首先将数个短讯息3a,3b,3c储存于记忆单元(例如内存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之中,接着取出分别包含在短讯息3a,3b,3c内的WAP数据包2a,2b,2c,然后依据各个WAP数据包2a,2b,2c的资料封包开头(WAP header)20内的信息,取出分别包含在WAP数据包2a,2b,2c之内的数个资料区段1a,1b,1c,最后将这个数个资料区段1a,1b,1c重组还原成原始的数字资料。
因此、通过上述的方法,我们将可以通过手机的短讯息服务功能,实现数字资料的传递。
通过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使得通过短讯息服务发送的数字资料(二进制资料)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文字或沟通讯息,即使多媒体的信息如图像数据(image data)、声音资料甚至于应用程序(如游戏)等,均可以通过手机的短讯息服务发送至接收端的另一手机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集团(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集团(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1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