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的紫杉醇产生菌及其发酵法生产紫杉醇无效
申请号: | 01111070.8 | 申请日: | 200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77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周东坡;平文祥;孙剑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华***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杉醇 产生 及其 发酵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到从东北红豆杉中自行分离到的一种内生真菌——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是我国一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这也是国际上新发现的紫杉醇产生菌。经过常规(500-800GY60Co辐射)与生物工程手段(用UV与LiCl复合诱变原生质体及原生质体融合等)选育出的工程菌株,发酵后的紫杉醇产量可达到420ug/L以上。这是目前国际上已有报道中紫杉醇产量最高的菌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可生产紫杉醇的菌种,替代以往只能从红豆杉树中分离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方法。由于紫杉醇结构复杂,化学合成法很难实施;细胞培养法生产周期较长,选育新的细胞株耗时太长,近期难于投产,该菌种的发明为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开辟了新途径。
本发明的优点是生产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方法新,菌种选育与保藏容易,生产周期短;药源可以充分保障,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
该新的紫杉醇产生菌种已于2001年3月2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菌种保藏号为CCTCC M201007。分类命名为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的工程菌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大学,未经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10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