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优良耐腐蚀性、涂装性、耐指纹性及加工性的金属板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10907.6 | 申请日: | 200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11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05 |
发明(设计)人: | 河上克之;中村充;荻野睦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巴可莱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5D7/14 | 分类号: | B05D7/14;B05D1/28;B05D3/00;C09D1/00;C09D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雯,杨丽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优良 腐蚀性 涂装性 指纹 加工 金属板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具有优良耐腐蚀性、涂装性、耐指纹性及加工性的金属板材料,其特征为,金属材料表面被覆有含有下记成分的被覆组合物:
(A)由1种以上含有至少1个选自含活性氢的氨基、环氧基、乙烯基、巯基及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反应性官能基的硅烷偶联化合物构成的硅烷偶联剂成分,
(B)含有1种以上平均聚合度为2至50的下记式(1)所示单体成分的1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其中,与苯环结合的X,为氢原子、羟基、C1至C5的烷基、C1至C5的羟烷基、C6至C12的芳基、苄基、亚苄基、可与前记苯环缩合形成萘环的不饱和烃基或为下记式(2)所示的基:式(2)中,R1与R2可相互为氢原子、羟基、C1至C5的烷基、或C1至C10的羟烷基;式(1)与式(2)中,与苯环结合的Y1与Y2,各自互相独立为氢原子,或下记式(3)、(4)所示的Z基:前记式(3)与(4)中的R3、R4、R5、R6与R7相互独立为氢原子、C1至C10的烷基或C1至C10的羟烷基,与前记聚合物分子中各苯环结合的X、Y1、Y2及与其它苯环结合的X、Y1、Y2可相互为相同或不同,且前记聚合物分子中各苯环中前记Z基的取代数平均值为0.2至1.0;与
(C)蜡成分。
2.如权利要求第1项的金属板材料,其中,前记硅烷偶联剂成分(A)对聚合物成分(B)的重量比(A)/(B)为1/10至10/1,前记蜡成分(C)对该硅烷偶联剂成分(A)与该聚合物成分(B)的合计重量的重量比(C)/〔(A)+(B)〕为1/100~2/1。
3.如权利要求第1项的金属板材料,其中,前记硅烷偶联剂成分(A),系含有下述成分的硅烷偶联剂,
(a)由1种以上含有1个以上活性氢的氨基的硅烷偶联化合物构成的硅烷偶联剂,与
(b)由1种以上含有1个以上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第1项的金属板材料,其中,前述蜡的熔点为40~120℃。
5.如权利要求第3项的金属板材料,其中,前记硅烷偶联剂(a)中所含的含活性氢的氨基与前记硅烷偶联剂(b)中所含的环氧基的当量比为3∶1~1∶3。
6.如权利要求第3或5项的金属板材料,其中,前记硅烷偶联剂(a)与前记硅烷偶联剂(b)的合计量,对前记聚合物成分(B)的重量比〔(a)+(b)〕/(B)为1∶5~5∶1。
7.一种具有优良耐腐蚀性、涂装性、耐指纹性及加工性的金属板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将水性媒体与其中所溶解的含有下记成分的组合物混合,
(A)由1种以上含有至少1个选自含活性氢的氨基、环氧基、乙烯基、巯基及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反应性官能基的硅烷偶联化合物构成的硅烷偶联剂成分,
(B)含有1种以上平均聚合度为2至50的下记式(1)所示单体成分的1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其中,与苯环结合的X,为氢原子、羟基、C1至C5的烷基、C1至C5的羟烷基、C6至C12的芳基、苄基、亚苄基、可与前记苯环缩合形成萘环的不饱和烃基或为下记式(2)所示的基:式(2)中,R1与R2可相互为氢原子、羟基、C1至C5的烷基、或C1至C10的羟烷基;式(1)与式(2)中,与苯环结合的Y1与Y2,可各自互相独立为氢原子,或下记式(3)、(4)所示的Z基:前记式(3)与(4)中的R3、R4、R5、R6与R7相互独立为氢原子、C1至C10的烷基或C1至C10的羟烷基,与前记聚合物分子中各苯环结合的X、Y1、Y2及与其它苯环结合的X、Y1、Y2可相互为相同或不同,且前记聚合物分子中各苯环中前记Z基的取代数平均值为0.2至1.0;与
(C)蜡分散液并调整其pH值为2.0至6.5以制得水性组合物,随后以使金属板材料表面干燥后的被覆重量为0.01至3.0g/m2的方式进行涂布、干燥、被覆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巴可莱新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巴可莱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09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