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吹塑的聚乙烯树脂和其模塑制品有效
| 申请号: | 01110751.0 | 申请日: | 200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320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岩政健司;根本美喜雄;和贺义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B29C4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聚乙烯 树脂 制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吹塑的聚乙烯树脂和用其制备的吹塑制品。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透明性、高抗冲击性和良好的模塑性的用于吹塑的聚乙烯树脂和用其制备的吹塑制品。
为满足不同的需要,种类繁多的容器由聚乙烯制备。与此同时,关于如蛋黄酱容器的软瓶领域,需要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和高抗冲击性的特殊容器,至今,还没有满足上述要求的树脂。例如,由高压加工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制备的容器虽然具有优异的透明性,但没有足够的抗冲击性。另一方面,可以制备高抗冲击性的容器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仅具有低透明性,有时在模塑操作过程中形成粗糙表面。即使通过现有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压加工的聚乙烯混合制备的模塑树脂用于吹塑用途时,到目前为止,生产既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又有高抗冲击性的容器的企图以失败告终。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吹塑目的的聚乙烯树脂,该聚乙烯树脂具有优异的透明性、高抗冲击性和良好的模塑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由聚乙烯树脂制备的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和高抗冲击性的单层或多层的吹塑制品。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从下面的描述将会更清楚。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具有下述性质的聚乙烯树脂的用于吹塑的聚乙烯树脂。
(1)密度为0.905-0.970(g/cm3)
(2)在2.16公斤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为1.2-30(g/10min)
(3)在21.6公斤负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0)和MFR2之间的关系由下列方程式表示:
30<(MFR20)/(MFR2)<200
(4)MFR2和特性粘度[η](dL/g)之间的关系由下列方程式表示:
[(MFR2)/10](-1/5.8)<[η]<[(MFR2)/10](-1/1.8)
满足于上述性质的聚乙烯树脂可以从包括60-95重量%的低压或中压法的密度为0.905-0.945(g/cm3)、MFR2为0.4-5的线性聚乙烯和5-40重量%的高压法的密度为0.910-0.930(g/cm3)、MFR2为0.4-100的低密度聚乙烯组成的组合物中获得。
而且,优选所述树脂为用于吹塑的聚乙烯树脂,其中所述聚乙烯树脂为能够制备吹塑制品的树脂,其中吹塑制品的光雾度值为45%或更小,壁厚为350μm,在-18℃下进行的抗落锤冲击试验中,测得密封降落高度为1.5m或更高。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的聚乙烯树脂制造的至少一层的吹塑制品。所述的吹塑制品可以是单层容器或多层容器。
本发明的聚乙烯树脂是一种适于制备具有优异的透明性、高抗冲击性和良好的模塑性的吹塑制品的树脂。
根据ASTM D-1505测得其密度在0.905-0.970范围内,优选0.905-0.945,更优选0.905-0.930(g/cm3)。在190℃和2.16公斤负荷下,根据ASTM D-1238测得其熔体流动速率(MFR2)在1.2-30(g/10min)范围内,优选1.7-25(g/cm3)。虽然所述的MFR2值比用于吹塑的常用聚乙烯树脂的MFR2值大,但只要密度和MFR2在所述范围内,就可以生产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透明性和良好的模塑性的吹塑制品。
在密度和MFR2满足所述范围的那些多种多样的聚乙烯树脂中,更优选熔体流动速率(MFR20)和MFR2之间具有下列的关系的聚乙烯树脂,其中同样在190℃和2.16公斤负荷下,根据ASTM D-1238测得熔体流动速率(MFR20)。所以上述的聚乙烯树脂具有适于吹塑的分子量分布,在某种程度上其不会在模塑制品上形成粗糙表面,同时还具有改善的透明性和模塑性。
30<(MFR20)/(MFR2)<200
优选40<(MFR20)/(MFR2)<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07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