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良的烤箱无效
申请号: | 01109588.1 | 申请日: | 200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82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英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英福 |
主分类号: | A47J37/04 | 分类号: | A47J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广生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烤箱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的烤箱,尤其指一种门板掀启后,可收置于烤箱箱体下方,且旋转架可水平取出或置入箱体内部,而食物可在旋转架上自动旋转的烤箱。
按,习知烤箱的门板一般均枢设于烤箱箱体前端一侧,使用时只需拉动门,把将门板朝外枢转即可开启,待将食物置入(或取出)后,再将门板闭合卡掣,一设计简单且沿用已久的结构;而一般曾使用过烤箱的使用者,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以下相同或类似的经验或忧虑,当在使用烤箱10时,打开门板20欲将食物置入或取出时,门板20往往会自动朝箱体枢转,如图1所示,撞及使用者的手肘,此时,欲取出烤好的食物时,手肘往往会被高温门板20烫伤,且惊吓之余,甚至连手中物品亦会一同摔落,再者,由于门板20朝外枢转开启,在空间有限的厨房或餐厅中将会占用不少空间,使用位置被受限,如图1所示,此时若有人经过,一不小心就会撞上门板20,而且,倘此股撞击力将门板20推往烤箱10前方,顶多将门板20关上或撞及烤箱10前方的使用者,但是,若此股推力推动门板20朝烤箱外侧枢转,通常会造成因枢转角度已至极限,而产生门板转轴断裂、门板脱落的状况,非常危险,可见此种沿用已久的门板结构仍存有待改进的缺点。
又,习知烤箱10亦会在两侧内壁面分别凸设一半圆凹形支撑架101及一端面凹设非圆形插槽103、且另端受马达104驱动的套筒座102,供穿设食物的旋转架30(或单支叉杆)架设,如图2所示,该组旋转架30由两端的转盘301及若干叉杆302组成,其迎向支撑架101一端的转盘301外侧轴心处凸设一圆形凸柱303,而迎向套筒座102一端的转盘301外侧轴心处则凸设一配合插槽103形状的非圆形插杆304;欲将旋转架30置入烤箱10中时,必须先令旋转架30呈倾斜状态进入烤箱10中、且令插杆304插入套筒座102的插槽103内,再令另端凸柱303下降平放于支撑架101上,而欲将旋转架30取出时,则须反向进行上述动作:此一操作方式在空间有限且无光线的烤箱10中进行实有其不便之处,如前言所述,套筒座102的插槽103与转盘301的插杆304均非圆形,故需对正方能插设,再加上插槽103孔径并不大,故往往造成使用者需摸索半天方能插设的现象,又,烤箱10内部上方亦设有一组电热管,稍未注意旋转架30的倾斜角度便会撞上,更在食物烘烤完毕并欲取出时,因抬高设有凸柱303一端的转盘301而触及仍残留高度馀温的电热管,并被电热管烫伤的意外产生,极具危险性。
再者,习知烤箱10的旋转架30中,所有叉杆302均固定插设于两侧转盘301间,使用者除可在叉杆302上穿设大型食物(如全鸡、全鸭…等)外,亦可选择在叉杆302上穿设大量体积较小的食物(如肉片、玉米…等),当叉杆302上穿设体积较小的食物进行烘烤时,虽然两转盘30带动叉杆302及食物在烤箱10中旋转,但叉杆302及食物在转盘301上却保持静止的状态,如此一来,将会造成食物朝向旋转架30外侧的一面可较接近电热管105,可烘烤出漂亮色泽,而朝向旋转架30中心轴线的一面,则因永远背对电热管105而无法直接烘烤并导致该面色泽不佳,当食物烤熟后,往往会变成内、外两面的颜色差异极大及烘烤不均匀等结果,轻则影响食欲,重则甚有食物内面尚未熟透的现象,而此种现象均因叉杆302无法在转盘301间旋转所引起。
由此可见,习知烤箱10的整体结构因门板20掀启方式、旋转架30架设方式及叉杆304无法旋转的设计不良而导致有操作、使用不便、占用空间及安全性不佳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烤箱,具有可将掀启的门板纳置于烤箱箱体下方,以防止门板枢转、避免意外撞击、缩减占用空间及具高度便利性等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烤箱,具有可便于旋转架取出或置入烤箱内部,避免触及高温电热管等,便于操作使用及高安全性的优点。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亦同在提供一种改良的烤箱,具有使穿设含物的叉杆可在转盘上旋转,令食物的各面均能朝向烤箱内的电热管进行烘烤,具有可烘烤均匀的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烤箱,包含一烤箱箱体及一设置于箱体前侧正面的门板;其特征在于:箱体底部两侧固设两道支撑座,二支撑座与箱体底部间形成一容纳空间,二支撑座前端内侧分别枢设一辅助滚轮,且两支撑座内侧并分别一体成型一道相对应的滑轨;门板底缘两侧则分别枢设一滑轮,且两滑轮架设于两支撑座的滑轨上。
所述两支撑座的滑轨末端朝下形成一定位凹陷。
所述两支撑座中的一侧支撑座滑轨前端形成一呈上扬弯折状的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英福,未经陈英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95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