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数字式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监听的传输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09047.2 | 申请日: | 200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06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1 |
发明(设计)人: | 邱宏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宏哲 |
主分类号: | H04Q7/20 | 分类号: | H04Q7/20;H04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王国权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式 移动 通讯 网络 实现 无线 监听 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监听实现技术,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以数字式移动通讯网路实现无线监听的传输方法及装置,该传输方法及装置是以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或DCS移动通信系统作为传输媒介,来实现监听远方的目的。
一般的用于实现防盗等功能的无线监听装置,虽有无线电传输的监听效果,但由于射频(RF)有效功率一般在50M-500M的范围,因此该无线监听装置的最大缺点是监听距离受限,且因其传输方式是采用模拟方式,因而极易被其它侦测设备窃听,故该等传统使用的无线监听装置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数字式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监听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利用现有的数字式移动通讯网路,实现无线监听,即利用现有的GSM移动通信系统或DCS移动通信系统的数字传输网路,以其作为媒介,达到在远方通过安装在现场的装置对现场进行无线监听,以改进传统的无线监听装置受传输距离限制及易被窃听的缺点。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以数字式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监听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对进线者来话的振铃信号作自动接听:
对进线者发出提示输入安全密码的提示音:
在预设的时间对进线者所输入的安全密码进行对比,在判定输入密码正确时,开启高灵敏度声频放大电路,供进线者进行现场监听。
所述的对进线者所输入的安全密码进行对比,还包括用一双音多频(DTMF)解码器集成芯片(IC)对进线者所输入的密码进行解读。
还包括将外部数据输入口与电脑的通讯接口连接,进行内部系统设定或安全密码的变更设定。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这样的:一种以数字式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监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是不含有按键、显示屏及振铃单元的数字蜂窝式移动电话装置,至少包括中央处理器和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收发模块、存储单元、SIM卡、双音多频解码器和外部数据输入口;所述的收发模块中,与麦克风连接的是一高灵敏度声频放大电路。
本发明的以数字式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监听的装置,是以移动电话装置为基础,再设置高灵敏度声频放大电路,来拾取现场音源。
本发明的以数字式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监听的装置,在移动电话装置的进线回路中增设一双音多频(DTMF)解码集成芯片(IC),从而构成用于解读用户从远方利用电话按键所输入的DTMF密码,并作为判别进线是否安全的根据。
本发明的以数字式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监听的装置,在移动电话装置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中设置自动接听部件,供自动接听来电振铃信号,并能单向的对进线用户发出请输入安全密码的提示音。
本发明的以数字式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监听的传输方法,只有在进线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后,才能开启高灵敏度声频放大电路,以确保监听的机密性。
本发明的以数字式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监听的装置,是利用既有的数字式GSM或码分多址(CDMA)或PHS或DCS等移动通信系统作传输媒介,并利用DTMF解码,来控制只有来电且安全时才启动拾音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是除去电话按键、显示屏、振铃单元等部件的移动电话机或手机。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
图1是传统的标准GSM手机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监听装置电路原理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高灵敏度声频放大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监听操作主流程框图。
图1至图4中,按键11,显示屏12,振铃单元13,天线15,收发模块16,CPU 17,SIM卡插槽18,声频放大电路21,DTMF解码IC 22,外部数据输入口23,降压整流单元24,电源单元25。
参见图1,是一标准的GSM移动电话电路原理框图,主要包括电源单元25,天线15,收发模块16,中央处理器(CPU)17,LCD显示屏12,字型ROM 14,键盘矩阵电路11、SIM卡插槽18和振铃单元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宏哲,未经邱宏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90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的排气系统
- 下一篇:矾土基活性α-Al2O3微粉及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