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螨虫感染性皮肤疾病的外用脂质体制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1107203.2 申请日: 2001-02-26
公开(公告)号: CN1312105A 公开(公告)日: 2001-09-12
发明(设计)人: 黄复生;王昆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5/78 分类号: A61K35/78;A61K31/66;A61K9/127;A61P33/14;A61P17/00
代理公司: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刘小红
地址: 400038 ***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螨虫 感染性 皮肤 疾病 外用 脂质体 制剂
【说明书】: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治疗皮肤螨虫感染引发的螨性皮肤疾病的外用脂质体制剂。

寄生人体皮肤的蠕形螨,又称螨虫或毛囊虫,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分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腺蠕形螨。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皮肤的毛囊及皮脂腺,通过其机械刺激,化学侵蚀等作用破坏寄生微环境的正常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标明当螨虫过度感染时,人体局部免疫力降低时,会导致严重皮肤病理改变,引发多种皮肤疾患,如“酒渣鼻”,螨性痤疮和螨性皮炎等,造成面部丘疹,毛孔粗大,皮肤粗糙,皮脂分泌增多等临床症状,破坏皮肤正常外观表现,有损容颜。随着现代医学向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及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此类疾病同时给患者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更为人们所关注。深入探讨皮肤蠕形螨病的感染发生机理,筛选高效的杀螨药物,制定有效的防螨措施,已经成为皮肤寄生虫学和皮肤病学的研究热点。

目前用于治疗皮肤螨虫感染所致的皮肤疾病方法可以通过内服甲硝唑或哌硝噻唑等药物。但是服用上述药后均有不同程度副作用,特别严重者可能造成白细胞减少。同时发现上述两种药物易诱导螨虫产生赖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另外,现已专利和文献报道用于治疗螨性皮炎的口服药物有喹啉,吡喹酮,四环素,乙胺吡啶,仙鹤草素等,但疗效均不理想。国内外用于治疗螨性皮炎和螨性“酒渣鼻”的外用药主要有硫磺,白降汞,苯甲酸六脂,过氧化苯甲酰,D.D.T、666、D.D.V.等。最近,不少天然植物提取成份也发现具有体外明显杀螨活性,但初用时疗效较佳,以后再无疗效,发生螨性抗药。

外用甲硝唑氯霉素醇溶液用于治疗螨性皮炎虽然疗效确定,但是使用中有明显的刺激,脱皮,皮肤潮红,刺痛和部分患者对其中水杨酸,乙醇等成份过敏的副作用。患者接受程度低,难以坚持疗程,彻底治疗,造成疾病复发。Nielsen等在British J.of Dermatology 108:327-332(1983)中报道了2%膏霜剂型的甲硝唑外用,用于治疗螨性皮炎。临床观察发现该药物可能造成皮肤激惹,刺痛,烧灼感和干燥不适等。同时,有些患者对于制剂中的油性成分难以接受,可能更加重皮肤的皮脂腺分泌,引发痤疮等症状。为了克服以上缺陷,美国专利4837378号报道了利用甲硝唑凝胶用于治疗皮肤螨虫感染引起的多种皮肤疾病。但是,由于该制剂中的活性分子甲硝唑为全水溶性,难以有效透过脂性成分为主的皮肤表皮,故药物外用后在皮肤局部区域生物利用度较低。现已上市以及临床应用的杀螨皮肤应用制剂仍然在使用中存在诸多应用限制和缺陷。首先,多数有效杀螨成分广泛应用,已经诱导部分的蠕形螨耐药现象,给有效治疗以及防止症状复发带来困难。其次,由于皮肤的特殊解剖和生理特点,药物有效成分难于高浓度作用蠕形螨寄生部位,成为诱导蠕形螨耐药的重要原因。最后部分杀螨皮肤局部外用制剂含有对皮肤刺激和激惹成分,大大影响患者使用接受程度和坚持完整和有效的疗程,从而降低治疗的彻底性和完整性,给有效根治蠕形螨的感染带来客观困难。因此为了增加局部外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治疗指数,降低用药副作用,多种方式被采用来改善治疗螨性皮炎药物的效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皮肤螨虫感染的外用脂质体制剂。它不仅治疗效能更高,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舒适。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基于对皮肤螨虫感染的发生机理的认识和治疗原则提高和改进,采用含有包被数种活性成分的脂质体制剂,即利用脂质体特异的透皮特性,由其包被具有杀灭和抑制皮肤螨虫生长的天然植物大黄提取物和化学药物分子甲硝唑,通过脂质体更缓慢的释放其包被的活性药物分子,有效提高螨虫寄生的皮肤毛囊皮脂腺微环境中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浓度。同时通过脂质体包被两活性物质能够协同加合发挥其两者的杀螨,抗炎,抑制皮肤有害病原生物的作用。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百分比)

植物大黄提取物    2-20%     磷脂酰胆碱    0.05-10%

磷脂酰乙醇胺      0.05-5%    胆固醇       0.2-10%

甲硝唑            0.05-5%    缓冲剂余量。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的优选的重量百分比是:

植物大黄提取物    3-10%     磷脂酰胆碱   0.1-5%

磷脂酰乙醇胺      0.1-2%    胆固醇       0.5-5%

甲硝唑            0.1-3%    缓中剂余量。

本发明的最佳重量百分比是:

植物大黄提取物  5%    磷脂酰胆碱  1%    磷脂酰乙醇胺0.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72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