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肝、脾疾患的丸药及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1107156.7 | 申请日: | 2001-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370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健 |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P1/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詹福五 |
| 地址: | 643200 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疾患 丸药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成药丸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及脾大等疾患的中成药丸药。
目前,在治疗肝硬化、腹水及脾大等疾患方面多采用中药保守治疗为主,且多着重于对并发症的处理。有的方剂对上述疾患虽有一定疗效,但一般均难以彻底治愈。如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剂《茵堇蒿汤化裁》,其配方为:白花蛇舌草30g,半边莲30g,茵堇30g,枝子12g,大黄15g,砂仁15g,白术15g,苡仁30g,蒲公英30g,白芍30g,云苓15g,甘草6g。该方剂以清热解毒,除湿利水、柔肝为主,因而治愈率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研制一种治疗肝、脾疾患的丸药,达到标、本兼治,提高治愈率和显效率,缩短疗程等目的。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改进传统的用药原理,在背景技术基础上调整其配方,并将其制成便于服用和保存的丸药。传统医学认为:肝硬化是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及其它疾病转变而发病;其病机在于肝、脾、肾受病,气、血、水湿淤积腹中而成鼓胀。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变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本发明人则进一步认为:此类病一般因病程日久,多虚、多淤且造成多个脏器受损,加之人体内水湿停留日久而化热积毒,湿毒蕴结而使病情加重所致。故仅着重于常规清热解毒、除湿利水难以根治。因而,本发明在传统清热、解毒、除湿利水的用药原理上增加软坚散结、活血化淤并以后者为主。因此,本发明包括:白花蛇舌草、大黄、白芍;关键在于其配方还包括鳖甲、桃仁、甲珠、当归头、丹参、马蹄金、阴行草、党参、朱苓、木香、蜂蜜或饴糖;上述配方中各组份的配比按重量份计:鳖甲3~6,桃仁、木香各2~4,甲珠3~4,当归头、朱苓、大黄各3~5,丹参4~6,白芍5~8,马蹄金6~12,阴行草、党参各4~8,白花蛇舌草4~10,蜂蜜或饴糖10~16。
上述组配方中还可包括泽泻3~5份或/和郁金3~5份,苡仁5~7份。而所述当归头,为秦归头,党参为潞参,大黄为四川牛耳大黄,鳖甲为生杀后取壳之鳖甲。在上述配方中的甲珠可采用其一倍量的龟板或鳖甲代替;而朱苓可采用云苓代替。
上述丸药的生产方法包括:
A.首先将鳖甲或将活鳖宰杀后即取壳之鲜鳖甲用河沙爆炒至起白泡后,立即将其放入食醋中浸渍一下再取出待用;同时将除蜂蜜外的其余各组份分别洗净、烘干,待用;
B.将炮制后的鳖甲及烘干待用的各组份分别粉碎、研细成末,待用;
C.将研细成末的各组份按其配比分别称量并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所需重量份的蜂蜜调和、搓制成丸,即成。
本发明由于改变了传统用药原理,而重在软坚散结、活血化淤。因此在组方中加入具有消肿溃痛、搜风活络的甲珠,具有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鳖甲,活血祛淤、宁心安神、排脓止痛的丹参,及补血、和血,调经正痛、润燥滑肠的归头等组份;同时增加马蹄金(清热解毒、通络、化淤),阴行草(清热解毒、消肿化淤)配合白花蛇舌草以强化清热解毒功能;加之将其制成药丸,既便于服用、又便于存放。因此,本发明具有用药针对性强,标、本兼治,疗效明显,疗程短,治疗成本低且服用方便等特点。
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制9kg丸药为例:
首先将活鳖宰杀后取甲壳,经白河沙爆炒至壳体起白泡并经浸醋处理后,研细成粉末;同时将桃仁、甲珠、秦归头、丹参、白芍、马蹄金、阴行草、白花蛇舌草、党参、泽泻、朱苓、郁金、大黄、苡仁、木香洗净、干燥后亦分别粉碎、研细成末,待用;
然后称量:鳖甲(粉,以下成份均为粉剂)400g、桃仁240g、甲珠400g、秦归头400g、丹参500g、白芍600g、马蹄金800g、阴行草600g、白花蛇舌草600g、潞参600g、泽泻400g、朱苓400g、郁金400g、大黄400g、苡仁600g、木香300g共入搅拌器、搅拌均匀后,陆续加入蜂蜜约1360g继续搅拌、调和均匀,再以每丸25g搓制成丸、共360丸,最后经蜡纸包覆、装盒即成。一般患者,每次服用2丸,日服3次,60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药品名:消症丸)795例临床观察总结
一、观察时间:1996年~2000年
二、病例来源:本临床观察病例为卫生院门诊、住院患者及村办医疗点门诊病人,共计795例。其中男性646例,女性149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健,未经杨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7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血平衡型保健饮料
- 下一篇:带粒葡萄果汁饮料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