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1107139.7 | 申请日: | 2001-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302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曹玉海;冯锦江;廖晓海;刘毅红;蒋天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玉海 |
| 主分类号: | B27L11/08 | 分类号: | B27L11/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世权 |
| 地址: | 61006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竹纤维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纤维产品及其制造方法,确切说是一种利用再生周期短、繁殖生长快的簇生竹为原料,制取直径在0.04毫米至0.5毫米、长度大于10毫米的天然竹纤维产品的工业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都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特别是限制森林的砍伐,随着木材供应量在大量减少,日益增长的人口对木材需要量增加,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开发利用其它资源替代木材资源已愈来愈迫切,各种研究开发工作都在尝试和深入地进行着。例如刨花板、粗木粒板、微粒板、农作物杆茎制成纤维板、高分子有机物、金属等产品,在建筑业、家俱制造业、包装材料等行业已得到应用。竹类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资源,普遍用途是用作制作家俱,建材、工艺装饰品和日常生活用具,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尚在研究之中。现在用作建材方面,已可以制作竹层压板,而以竹纤维为基本原料,制作竹纤维板材代替木材的技术也已基本成熟。然而,竹纤维的提取制作尚在初级阶段,目前用化学方法制作的细竹纤维,含有化学制剂不是理想的环保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作建材原料的、直径在0.04毫米至0.5毫米、长度大于10毫米的、不含化学制剂的纯天然粗竹纤维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实施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竹纤维,特征是:竹纤维应是直径在0.04毫米至0.5毫米、长度大于10毫米的粗竹纤维;其制造方法:依序由竹原料前处理工序、竹纤维制造工序、竹纤维后处理工序组成,特征是:竹纤维制造工序依序由冷轧压、水煮浸、脱水及梳制竹纤维工序组成。原料前处理工序包括有:去枝节、尖梢、选料、定长度的整料工序,劈竹筒制竹片的制竹片工序,去竹节、去竹片内层死竹的去内层工序。冷轧压工序是将竹片用冷轧机冷轧压成去水的簿竹片;水煮浸工序是将冷压轧压后的簿竹片,在100℃±5℃水中煮浸至少20分钟,对簿竹片进行脱糖、脱脂、杀菌处理成竹纤维;脱水工序是将煮浸后的竹纤维,用机械进行脱水干燥处理;梳制竹纤维工序是用剿丝机械,将竹纤维梳制成竹纤维丝;竹纤维后处理工序包括:干燥工序、筛选工序和检验工序;干燥工序是将梳制成的竹纤维丝干燥,使含水率低于10%;筛选工序是筛选干燥后的竹纤维丝,去掉短纤维及竹粉,使成品竹纤维丝含量达到92%以上的合格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由于使用茨竹、绵竹等簇生竹为原料,合理地利用了簇生竹的生殖特点,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积极作用;2)用竹纤维为基本原料,加入适量的粘结剂、填料、阻燃添加剂,可以生产竹纤维板及其制品,能代替木材及其制品;3)本制造工艺为纯物理工艺,竹纤维内不含化学制剂,竹纤维及其制成品无环境污染;4)本发明的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
本发明给出了竹纤维生产工艺流程图。图中各生产工序包含具体内容如下:①整料工序:即是将原料竹去枝节、去尖梢,利用竹子直径大于4厘米的部分锯成定长竹筒;②制竹片工序:即是在撞竹机上或手工将竹筒劈成一定尺寸范围的竹片;③去内层工序:即是去掉内竹节及竹片上纤维含量少的内层部分;④冷轧压工序:即是将竹片冷轧压成去水的簿竹片;⑤水煮浸工序:即是将冷轧压后的簿竹片,在100℃±5℃的水中煮浸,进行脱糖、脱脂、杀菌,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变成竹纤维;⑥脱水工序:将煮浸后的竹纤维,用机械脱水干燥处理;⑦梳制竹纤维工序:用剿丝机械将竹纤维梳制成竹纤维丝;⑧干燥工序:将竹纤维丝干燥使之含水率低于10%;⑨筛选工序:将干燥的竹纤维丝进行筛选,去掉短竹纤维及竹粉末,使直径在0.04毫米至0.5毫米、长度大于10毫米的竹纤维丝占总重量的92%以上,经检验合格包装,即成工业竹纤维产品。用本发明的竹纤维作基本原料,加入适量的粘结剂、填料、阻燃添加剂等生产的竹纤维板材及其制品,能代替木板及其制品。在加工工艺方面与木材加工方法近似,并且比木制品具有更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耐气候性高、受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小,生产成本较低,还可热压成型。竹纤维亦可做过滤、吸音、隔热材料使用。竹纤维制品在建筑、家俱、包装等行业有广泛用途。由于本发明是以簇生竹为原料,合理的利用了簇生竹生殖的特点进行采伐,因此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玉海,未经曹玉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7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点互动多媒体视频通信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导流冷凝式除尘器及其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