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围油收油栏无效
申请号: | 01106903.1 | 申请日: | 200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71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发明(设计)人: | 曾民先;曾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民先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4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围油收油栏 | ||
本发明是一种新围油收油拦。
当沿海、内河、港口等水域发生因油船等船只出事故,泄漏大量原油、柴油于水面,形成油污染,严重破坏环境,很难快速有效清除。一般是施放围油拦,把油污染的水面围起来,然后用收油机、收油网袋、收油船等收除油污染物。但至今所用的围油拦,只能单纯起围油污作用,本身不能同时收除油污,如发明一种既能围油污,又能大面积有效快速收除油污的新围油收油拦,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既能围油污,又能有效快速收除油污的新围油收油拦。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围油拦加收油装置二部分组成。围油拦一般由拦油裙板、浮子、支撑杆、夹板、接头板、配重链等构成,围油时拦油裙板连续施放垂直置于水中,裙板由浮子浮起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呈长带状围油。收油装置的主体是一同拦油裙板同长的收油污流管,由其附件联接在拦油裙板围油污的一侧,收油污流管是在沿管长同拦油裙板相连接的内侧管壁开一同管长同长的纵向进油污流口,为了维持开了长条口的管身结构强度和稳定,是在全长管身上每隔一定间距,沿管断面弧线设横跨过进油污流口的足够多的间隔均匀的横向肋板,且每个肋板向下延伸成沿管弧线紧抱管的管箍,肋板内侧端面和管壁内侧管壁及管箍尾端面都连接在一垂直短壁板上一起铸制成整体的,该短壁板长边同管一样长,它的短边上下边端都嵌入拦油裙板设置的上下凹槽内,用均布的钉扣扣紧,使其和拦油裙板成为整体,便于同围油拦一起施放操作围油收油污。拦油裙板和收油装置均可采用橡胶或高强复合纤维材料制作。收油污进收油污流管有两方式,一是由管顶溢流油污从进油污流口进入,这是因采用高压气流连续式或间歇式喷送管内油污流到一储油污驳船内待转运,使管内液面和管顶水面有落差形成油污溢流。喷送的管内的油污流是进入在驳船内前部装油污流的井箱内,井箱四边壁板中下部和底板要钻足够多的细孔眼,使进来的油污流内大量的水挤漏走,集厚还带些水的油污用泵抽到该船的中、后舱内集存;另一方式是在管顶各肋板间设以肋板为滑动轴承座的由溢流水力转动的转轮,由转轮叶片依序刮动油污层加强油污溢流入收油污流管内,设转轮是因为油污层往往因垃圾杂物等挤住不流动,但油污层下的水溢流可推动转轮使叶片刮动油污层进收油污流管。
本发明优点明显,技术新颖,实用性强,使现有普遍使用的围油拦只能单纯围油污进步到既能围油污又能同时收油污的新围油收油拦了,尤其是收油污速度快面积大,收油污装置构造简单,能和围油拦一起施放,不另增加操作工作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围油收油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横断面构造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横断面构造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横断面构造图。
图中1、拦油裙板 2、浮子 3、收油污流管 4、肋板5、短壁板 6、凹槽 7、转轮 8、挡风罩盖 9、软管璧 10、工作船 11、驳船 12、装油污井箱
在图1中,施放水中的新围油收油拦的裙板(1)垂直置于水中,由于浮子(2)使新围油收油拦稳定浮于水面成袋形围油污收油污,是由与拦油裙板(1)联结的收油污流管(3)收进油污,由工作船(10)上的空压机供给的高压气流把收油污流管内油污流连续式或间歇式喷送至另一端的储油驳船(11)前部装油污的井箱(12)内,油污流中大量的水由井箱四边壁板中下部和底板的细孔眼挤出去,集厚的带点水的油污由泵抽吸出到该船中后舱待转运利用。
在图2中收油污流管(3)的管顶置于水面下约25-40毫米深处,收油污流管(3)的内侧管壁开有长条的纵向进油污流口,为维持加强开了长条口的收油污流管(3)的构造稳定,是在全管身上每隔一定间距沿管横断面顶弧线设跨过进油污流口的间隔均匀的足够数量的肋板(4),各肋板外侧向下延伸成管箍,肋板(4)的内侧端面和收油污流管(3)的内侧管壁及管箍尾端面都是联接在短壁板(5)上,是同种材料铸成整体收油污装置的。短壁板(5)的长边同收油污流管(3)同长,它的垂直短边的上、下边端嵌入拦油裙板设置的上、下凹槽(6)内,用间隔均匀的钉扣扣紧,使收油污装置和拦油裙板联接成为一体,当需要收油污时便于一起施放围油收油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民先,未经曾民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6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