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轧机和带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1104926.X | 申请日: | 2001-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310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 发明(设计)人: | 二瓶充雄;安田健一;平间幸夫;猪狩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13/14;B21B31/07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志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带轧机,具体涉及适合于用小直径工作辊高质量轧制硬材和超薄材料的带轧机和带轧方法。
在轧制硬材例如不锈钢或超薄材料时通常采用小直径的工作辊。减小工作辊的直径自然也减小了辊的刚度,特别是产生了在水平面上的弯曲问题。水平弯曲使带材的形状(平度)变坏。
鉴于此种问题,现在已开发出多辊式的多次轧机例如Sendzimir轧机以及具有防水平弯曲机构的轧机,该防水平弯曲机构利用支承辊在水平方向支承工作辊的辊身部分,如日本专利公告No.昭60-18206所公开的。然而在这些轧机中,采用沿工作辊辊身长度方向分开的支承辊支承工作辊。因此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转移由分开支承辊形成的伤痕,所以带的表面状态变坏。
为了解决带材的上述变坏问题,日本专利公告No.平1-262005公开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不用分开的辊,而配置滑动支承垫,该滑动支承垫沿水平方向直接与工作辊的进料侧和出料侧形成滑动接触,并通过加压该滑动支承垫控制水平方向的位移,由此控制带的形状。
按照该方法,因为通过支承垫相对于工作辊的滑动而支承工作辊,所以在润滑状况不充分时,便会由于直接在工作辊表面滑动而造成伤痕和咬住现象,而这种伤痕将转移到带的表面上,造成带的质量变坏。
作为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方法,日本专利公告No.平2-147108和日本专利公告No.平10-230308公开一种具有水平方向支承机构的轧机,该水平方向支承机构利用液体静压轴承以及其间的中间空转辊支承工作辊,而不直接利用滑动支承垫滑动支承工作辊。
另外,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不连续状态下例如在开始轧制操作时(在咬住的带上)产生使工作辊显著弯曲的力,并作用在液体静压轴承上,因而减小了液体静压轴承和空转辊之间的间隙,最后导致液体静压轴承和空转辊彼此接触。为防止这种问题,日本专利公告No.平11-347607公开了一种技术,即“为防止液体静压轴承和工作辊之间或和静压轴承支承的空转辊之间的间隙小于预定值而配置止动装置”。
按照日本专利公告No.平11-347607,该止动装置具体由间隙形成辊构成,该辊与工作辊接触,接触位置沿轴向方向,位于一个区域的两个外侧,该区域对应于大体在水平方向的带的最大板宽,该辊的作用是防止液体静压轴承和空转辊之间的间隙小于预定值。
同时,日本专利公告No.平9-285804公开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工作辊由两端支承辊加压和水平地支承,该支承辊只在工作辊带通道的外侧(带的最大板宽的外侧)进行加压和支承,其接触位置与上述间隙形成辊的接触位置相同。
然而,根据日本专利公告No.平11-347607的技术,在两个端部分的间隙形成辊基本用作止动装置,用于防止工作辊进行水平运动,因此,在不进行轧制操作时,间隙形成辊不向工作辊的两个端部分施加压力,以使其间存在很小的间隔,或者间隙形成辊可与工作轴的两个端部分稍为接触。
因此,在过渡状态下例如开始轧制操作(在咬住的带上)时便发生各种问题,即当负载突然从间隙形成辊不转动的状态加上时,工作辊和间隙形成辊便彼此相对滑动,由此造成伤痕,并使此伤痕转移到相应辊上,而且在间隙形成辊接触工作辊的情况下将造成突然的冲击负载,因而可能损坏支承部分。
另外,轧制时工作辊产生的水平负载不由间隙形成辊分担和支承,因此所有的轧制负载均由液体静压轴承承担。因而便产生这样的问题,即,不仅在开始轧制操作(在咬入的带上)时,而且在完成轧制操作(在尾部带上)时,静压轴承将受到突然的冲击负载,因而空转轮易于与静压轴承接触。
与此相反,按照日本专利公告No.平9-285804的技术,因为不配置液体静压轴承,所以所有在工作辊上产生的水平负载只能由两端支承辊支承,该两端支承辊装在相当窄的区域上,位于工作辊带通道的两个外侧,这样便造成两端支承辊轴承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更可靠支承小直径工作辊的带辊机和带轧方法,从而提供高质量硬材或超薄材料,不会使辊之间滑动造成的伤痕发生转移,也不会使相应辊的支承部分受到损伤,即使在过渡状态下例如开始轧制操作和结束轧制操作时引起的突然冲击负载也不会造成这种损伤。
下面概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49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