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无效
申请号: | 01104542.6 | 申请日: | 2001-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309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2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和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3/02 | 分类号: | B60C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祖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具体来说,涉及在天然土路高速行驶条件下能够改善耐久性的侧壁结构。
在天然土路高速行驶如在汽车驾驶技术比赛中使用的充气轮胎中,重要的是要保护轮胎侧壁免受路上边缘物体的损伤。
作为一种对策,如图6所示,每个侧壁(a)设有多个轴向突出的同心肋(b),其中相邻肋(b)间的一个部分(c)形成深度不变的槽状(下文中称为“槽(c)”)。这种轮胎公开在日本专利第2613996号中。
如果在行驶中槽(c)的底部被切割,那么,由于轮胎变形时在轮胎径向上的拉伸应力集中在槽的底部上,因而由于存在肋而使切口易于变大。
如果肋的轴向凸起被增大,那么就可以避免这种切口。但是,这不可避免使轮胎重量增加,而这对比赛轮胎是特别不合乎要求的。
另一方面,如果在槽底部橡胶厚度增加,即,槽(c)的深度减小,那么,上述槽(c)对切割的耐受力就可以增加。但是,在这种情形中,除了轮胎重量增加以外,易于引起的不利结果是由于集中在槽底部的拉伸应力f随着槽深度减小而增加,因而在槽底部出现裂痕。另外,轮胎的减震性能变劣。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在天然土路上高速行驶的充气轮胎,其中耐切割性能被改善,有效控制了裂纹的出现而不增加轮胎重量。
按照本发明,充气轮胎包括一对侧壁,每个侧壁在其外表面上设有侧部保护结构,该侧部保护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同心的肋和至少一个在其间的周向槽,其中周向槽由一系列在轮胎周向上交错的深部和浅部构成。
因此,浅部连接彼此相邻的肋以阻止开口槽的运动。即使深部被切割,由于深部中的拉伸应力被浅部的存在而有效地减小,因而可以防止切口的发展。如果浅部被切割,由于浅部具有足够的橡胶厚度,因而可防止切口的发展。
现在对照以下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横剖图。
图2是轮胎的侧视图,表示其侧部保护结构的一个实例。
图3A和3B分别是沿图2中A-A线和B-B线的剖视图。
图4和5的剖视图分别表示图3A所示槽底部的一种改进。
图6的横剖图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在附图中,按照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包括一个胎面部分2、一对侧壁部分3、一对带有胎缘填充芯5的胎缘部分4、一个在胎缘部分4之间延伸的胎体6、一个在胎面部分2中在胎体6的径向外侧设置的带7。在这个实例中,轮胎1是用于汽车驾驶技术比赛的径向轮胎。
胎体6包括至少一个,在本实例中为两个帘布层6A和6B,它们相对于轮胎赤道C成70°至90°角地径向或半径向地布置,并在胎缘4之间穿过胎面部分2和侧壁部分3延伸,在每个胎缘部分中从轮胎的径向内侧至径向外侧围绕胎缘填充芯5翻起,以便形成一对翻起部分6b和一个在其间的主要部分6a。至于胎体帘线,可以使用有机纤维如尼龙、聚酯、芳族酰胺、芳族聚酯、人造丝及类似物的帘线、碳纤维帘布、钢丝帘线等。
在每个胎缘部分4中的翻起部分6b和主要部分6a之间设有从胎缘填充芯5径向向外延伸的缘顶8。在本实例中,胎缘部分4不设置任何加强层。但是,如果需要也可以设置加强帘线层。
在本实例中的带7由两个横向层构成,一个是径向内层7A,一个是径向外层7B,每层由平行的钢丝帘线构成。除了钢丝帘线以外,有机纤维帘线如芳族酰胺、芳族聚酯、尼龙、聚酯、人造丝或类似物也可用作带的帘线。
按照本发明,每个侧壁部分3在外表面10上设有一个轴向突起、周向延伸的侧部保护结构11。
侧部保护结构11包括至少两个同心的肋和至少一个在同心肋间限定的周向槽12,其中周向槽12由一系列在轮胎周向上交错的深部12a和浅部12b构成。因此,槽12的深度在轮胎周向上周期性变化。
至于槽12的数目,在每个侧部保护结构11上最好设置三条或更多槽12,槽12(在图中,六条槽)在径向上基本等距离地设置。
在径向上测量的每条槽12的宽度推荐设定为0.25至4mm的范围内,最好在1至3mm的范围内。
侧部保护结构11在轮胎剖面高度H的大约一半的位置的径向外侧上形成。最好,如图1所示,侧部保护结构11形成得覆盖胎面橡胶的轴向端部(B)直至或接近胎体6的最大剖面宽度点。从紧靠侧部保护结构11径向内侧的一点,侧壁部分变得最薄,在本例中,该点接近胎体6的最大剖面宽度点。上述薄部继续径向向内延伸大于槽12宽度W的一段。
从侧部保护装置11上的薄部测量,侧部保护结构11的突起高度(h)推荐设定在不小于2.5mm的范围内,最好在3至4mm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4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水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走行状态及作业状态的农机具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