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电容器及可变电容器用金属转子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4354.7 | 申请日: | 200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11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05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泰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G5/06 | 分类号: | H01G5/06;H01G13/00;H01G5/01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永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电容器 可变电容 器用 金属 转子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可变电容器及可变电容器用金属转子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具有通过把轧制金属板进行蚀刻加工制造而成的金属转子的可变电容器及金属转子的制造方法。
图5表示本发明值得关注的可变电容器的一例的剖视图。
这个如图所示的可变电容器1为可安装在表面的形式,其主要部分包括定子2、金属转子3、金属罩4及弹簧垫圈5。
定子2由陶瓷电容介质构成,在其内部并列形成有定子电极6及7。为了使定子电极6及7形成电连接,在定子2的相对侧面上形成由导电膜形成的端子8及9。
这样的定子2具有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具有在组装可变电容器1时不必要考虑定子2方向的优点。在为了使这个优点更近于理想的场合,在如图5所示的组装构造中,也可以省略定子电极7及与其相关的端子9。
在上述的定子2的上面设置金属转子3。金属转子3如图6及图7所示。图6表示金属转子3的上方主面10侧,图7表示金属转子3的下方主面11侧。
金属转子3具有圆形的上方主面10和下方主面11以及与其连接的外周面12,形成圆住状的整体。
在下方主面11侧上,如图7所示,形成具有约半圆状突出部分的段部13表面的转子电极14。另外,在下方主面11侧上形成有与段部13相同高度的防止倾斜用的凸部15,段部13的作用是防止金属转子3形成倾斜。上述的段部13及凸部15的具体配置是,在把下方主面11由向直径方向延伸的分界线分成第1及第2半圆状的2个区域时,段部13设置在第1半圆状区域内,凸部15设置在第2半圆状区域内并且位于与分界线垂直交叉的位置上。
另外,在金属转子3的上方主面10侧上,如图6所示,形成有改锥槽16。
上述的金属转子3通过在金属罩4可旋转地被收容。这样,金属罩4具有能够收容金属转子3并可带动其旋转的形状,虽然未在图中表示出,但实际上是通过把其一部分嵌合在定子2上,使其与定子固定。
在金属罩4的上面,为了使金属转子3的改锥槽16露出,形成有调整用的开口17。在这个调整用的开口17的边缘部略微形成圆锥状的斜坡,压向金属转子3,起着弹簧的作用。
另外,在金属罩4里,设有延伸到定子2的外周部12的下端部的端子18。也有把这个端子18与定子2的一方的端子9形成焊接的形式。
弹簧垫圈5配置在金属转子3的上方主面10与金属罩4的调整用开口17的边缘部之间,压向金属转子3起着弹簧的作用,例如形成圆锥状的倾斜形状。
因此,通过金属罩4的调整用开口17的边缘部以及弹簧垫圈5的弹簧的作用,金属转子3被压在定子2上,形成金属转子3与定子2的稳定密实的接触状态。
对于具有这样构成的可变电容器1,转子电极14通过定子2的一部分的电容介质,与定子电极6形成对置从而获得静电容量。并且通过旋转金属转子3,使转子电极14与定子电极6的有效对向面积发生变化,由此静电容量随之被调整。这个静电容量在与定子电极6形成电连接的端子8与通过形成转子电极14的金属转子3中的弹簧垫圈5形成电接触的金属罩4中的端子18之间被取出。
上述的金属转子3通常通过冷轧或铸造制造而成。但是,冷轧或铸造必须要有金属转子3专用的模具,因此,初期成本高且在加工的过程中,对模具的负荷比较大,使模具的寿命缩短,增大了加工成本。
另外,刚冷轧或铸造成型的金属转子3的转子电极14,其表面的粗糙度和起伏度相对较大。为了增加静电容量的稳定性,必须减小这样的粗糙度和起伏度。因此,通过冷轧或铸造而成的金属转子3,通常必须经过研磨加工。这个研磨工序又增大了成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特开平9-190951号公报提出了不通过冷轧或铸造就可以制造出廉价且高效的可变电容器用金属转子的方法。
这个公报所提出的金属转子的制造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蚀刻技术制造金属转子,在制造图5至图7所示的金属转子的场合,首先准备好金属板,使用蚀刻抗蚀膜对金属板进行有选择的蚀刻,通过这种方法,形成转子电极的段部13及防止倾斜用凸部15及改锥槽16以及外周面12。
在使用这种方法的场合,金属板虽然是经过轧制而成,但通过对其表面进行研磨等的加工,降低表面的粗糙度,由于在蚀刻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这个平滑的表面,所以加工成的金属转子具有平滑的表面可以直接用做转子电极14。
但是,上述的利用蚀刻技术加工成的金属转子3有时发生弯曲,其结果使转子电极14与防止倾斜用凸部15的端面之间形成段差。并且在多个金属转子3中间,每个金属转子3的这样的弯曲或段差的大小都不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43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