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特征数据验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04251.6 | 申请日: | 200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320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发明(设计)人: | 黄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穆德骏,方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特征 数据 验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尤其涉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使用的生物特征数据验收方法。
在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器中,为保证通信安全,防止由未被授权的人和伪称得到授权的人等未经授权而使用网络信息所带来的弊病,个体识别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该识别必须精确而又不很麻烦。为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已经推出一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生物特征数据是代表人类某些整个一生都不会改变的、且人和人之间互不相同的特征数据如指纹、手几何形状、视网膜扫描、面部图象等。
以指纹识别为例,一个用户将他/她预定的手指放在棱镜上,以便将棱镜显示出的他/她的指纹送给扫描器,如CCD图像传感器。将输入的指纹图像数据送到指纹验证器,验证器从输入的指纹图像数据中提取特征数据,然后将其和预先储存的指纹特征数据进行比较。由于指纹是唯一的且与众不同的图形,其代表具体某个人的明确凭据,因此能够实现简单准确的个人识别。第4-33065号日本专利申请未审查公开公报中披露了这样一种指纹识别系统。
在上述指纹识别系统中,有必要预先登录用于对照的参考指纹的特征数据。一般情况下,扫描器在棱镜上扫描用户的手指以产生指纹图像数据,如果其灰度比预定的灰度大得多的像素数量超出预定值,则确定所输入的指纹图像数据是可以接受的。
为了可靠地登录参考指纹,通常多次扫描用户的手指。用通过扫描操作获得的多个输入指纹图像来建立用户指纹的特征数据。例如,使用高质量的输入指纹图像提取其特征数据,换句话说可以用几个输入指纹图像的复合图像建立更适合对照使用的特征数据。
这样的指纹输入方式迫使用户多次执行采指纹操作,尤其是为了产生指纹图形,由不同的采指纹操作使用户必须多次重复将其手指放到扫描器上再离开扫描器。
然而,这样有可能输入指纹图像是在一些用户连续将手指放在扫描器上而不移开的情况下扫描器多次扫描手指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正确地执行采指纹操作,因此通过这样不正确的采指纹操作获得的指纹数据不应当被接受。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特征数据的验收方法和装置,其不接受生物特征数据的不正确输入操作产生的生物特征数据。
根据本发明,一种用于生物识别的接受生物特征图像的装置包括:一输入生物特征图像的输入装置;至少存储一个参考生物特征图像的存储器;以及一确定器,其根据输入生物特征图像和参考生物特征图像之间的相似程度是否小于预定阈值来确定是否接受输入的生物特征图像。
当相似程度小于预定阈值时,确定器可以确定输入的生物特征图像可以接受;当相似程度不小于预定阈值时,确定器可以确定输入的生物特征图像不可以接受。
这种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个输出装置,当确定器确定前面输入的生物特征图像不可接受时,其提示用户通过输入装置重新输入生物特征图像。
存储器可以存放最后一次接受的参考生物特征图像。存储器可以存放过去输入的多个的参考生物特征图像,其包括以前接受的生物特征图像。确定器可以计算输入生物特征图像和各参考生物特征图像之间的相似程度,当所有计算的相似程度小于预定阈值时,确定器确定输入的生物特征图像可以接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指纹验收装置包括:一个输入指纹图像的输入装置;至少存储一个参考指纹图像的存储器;计算输入指纹图像和参考指纹图像之间相似程度的相似计算器;以及一个确定器,其根据相似程度是否小于预定阈值来确定输入的指纹图像是否可接受。
输入装置可以是光学扫描器,用户的手指放在光学扫描器上面。输入装置可以包括一个半导体芯片,其通过静电容量系统、热敏系统和电场感测系统实现感测指纹图像的感测功能。
相似程度计算器可以用如下表达式计算输入指纹图像和参考指纹图像之间的相似程度:
|F∩G|/|G|,式中G={x|g(x)>T,x∈D}。其中g(x)是输入指纹图像,x是二维图像平面中的象素的坐标向量,D为整个图像平面或其预定部分;式中F={x|f(x)>T,x∈D}。其中f(x)是参考指纹图像,|p|表示p的面积或其像素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42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