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容器及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2998.6 | 申请日: | 200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319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31 |
发明(设计)人: | 臼井信裕;北山威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51/10 | 分类号: | B29C51/10;//B29K2500;10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烯烃 树脂 容器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容器,其由发泡聚烯烃基树脂板制成,所述树脂板包括发泡层,其具有从1.5~8倍的延展率,厚度不大于6毫米,其特征在于称为拉拔率的容器高度/容器开口的最小尺寸在0.6~1.5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容器,其特征在于发泡聚烯烃基树脂板的发泡层的一侧具有厚度从5~100微米的非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容器,其特征在于发泡聚烯烃基树脂板的发泡层的两侧具有厚度从5~100微米的非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容器,其特征在于发泡树脂板中至少有两层被层压处理,其中每一层由非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层/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层/非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层的三层结构组成。
5.如权利要求2到4中之一所述的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容器,其特征在于发泡树脂板的非发泡层由具有长链分支的聚烯烃基树脂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容器,其特征在于聚烯烃基树脂具有分支指数〖A〗,其满足0.20≤〖A〗≤0.98。
7.如权利要求2至6之一所述的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容器,其特征在于发泡树脂板还包括至少一隔气层。
8.一种加工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容器的方法,该容器由发泡聚烯烃基树脂板制成,所述树脂板包括发泡层,其具有1.5~8倍的延展率和不大于6毫米的厚度,其称为拉拔率的容器高度/容器开口的最小尺寸在0.6到1.5之间,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用夹子夹持和固定发泡树脂板的边缘,加热和软化发泡树脂板;
(2)在发泡树脂板两侧产生压力差,使加热和软化的发泡树脂板延展,使其向低压侧凸起;
(3)将加热和软化的发泡树脂板加工成具有容器形状的成型制品,其是通过具有产品形状的阳模压件与加热和软化的发泡树脂板的凸起侧接触,使发泡树脂板接触阳模压件的表面,同时借助夹子将阳模压件移动到较高压力侧,抽空发泡树脂板和阳模压件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发泡树脂板紧紧贴在阳模压件的表面上;
(4)取出具有容器形状的成型制品。
9.一种加工发泡聚烯烃基树脂容器的方法,该容器由发泡聚烯烃基树脂板制成,所述树脂板包括发泡层,其具有1.5~8倍的延展率和不大于6毫米的厚度,其称为拉拔率的容器高度/容器开口的最小尺寸在0.6到1.5之间,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用夹子夹持和固定发泡树脂板的边缘,加热和软化发泡树脂板;
(2)在发泡树脂板两侧产生压力差,使加热和软化的发泡树脂板延展,使其向低压侧凸起;
(3)将加热和软化的发泡树脂板加工成具有容器形状的成型制品,其是通过具有产品形状的阳模压件与加热和软化的发泡树脂板的凸起侧接触,使发泡树脂板接触阳模压件的表面,同时借助夹子将阳模压件移动到较高压力侧,抽空发泡树脂板和阳模压件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发泡树脂板紧紧贴在阳模压件的表面上;
(3’)使阳模压件与设置于发泡树脂板的相对侧的具有制品形状外表面的阴模压件相互配合,抽净发泡树脂板和阴模压件表面之间的空气,使得发泡树脂板紧贴在阴模压件的表面上,从而形成容器的外表面;
(4)取出具有容器形状的成型制品。
10.一种由发泡聚烯烃基树脂板加工多个发泡聚烯烃基容器的方法,所述树脂板包括具有延展率为1.5~8倍的发泡层,其厚度不大于6毫米,其中称为拉拔率的容器高度/容器开口的最小尺寸为0.6~1.5,该方法包括:
(1)用夹子夹持和固定住发泡树脂板的边缘,对其进行加热和软化处理;
(2)使隔板件与发泡树脂板接触或几乎接触,从而限定多个容器成型区域;
(3)在发泡树脂板两侧产生压力差,使隔板件所在一侧变成低压侧,使加热和软化的发泡树脂板与隔板件紧密接触,使每个容器成型区域的发泡树脂板向低压侧延展;
(4)将加热和软化的发泡树脂板加工为具有容器形状的成型制品,其是通过将具有制品形状的阳模压件从加热和软化的发泡树脂板的延展侧与其接触,使发泡树脂板与阳模压件的表面接触,同时将阳模压件向发泡树脂板的相对侧移动,将发泡树脂板和阳模压件表面之间的空气抽净,从而使发泡树脂板紧贴在阳模压件的表面;
(5)将具有容器形状的成型制品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29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