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皮肤粘膜消洗液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02798.3 | 申请日: | 200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68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性钠;李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性钠;李溟;云南禄丰108民族工业制品厂 |
主分类号: | A61K7/48 | 分类号: | A61K7/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12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肤 粘膜 消洗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粘膜消洗液的洗液,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外用洗液,本发明还涉及该洗液的制备方法。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人体重的5-15%,由角质层和皮下脂肪层覆盖着,粘膜包括呼吸道、必尿生殖道等没有角质层和皮下脂肪层。皮肤包括粘膜几乎覆盖着体表和每个脏器,是人体低抗外部致病微生物和真菌侵袭的防线。一但遭到外伤和致病微生物和真菌感染,就会发炎、糜烂、溃疡。
这些局部皮肤和粘膜感染的治疗处理要清洗、涂药,清洗就是把皮肤感染烂掉的角质层和皮下脂肪层坏死部分的组织进行清洗,用清洗液反复涂擦拭清洗掉局部发炎、溃疡坏死、腐烂组织、污物积血、细菌及其它秽物,只有清洗干净,才有利于肉芽上皮组织生长,加速角质层形成,为创口患处涂药愈合创造条件,清洗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杀菌消毒,杀灭各种致病微生物和真菌,防止再感染的机会存在。为保证清洗的效果,清洗液必须是没有刺激性,否则,清洗液一接触创口患处就刺痛地受不了,即清洗就无法进行,不清洗,新长出的肉芽和坏死组织秽物连在一起,创口患处难于愈合痊愈。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皮肤粘膜洗液有两种,一种是纯中药液,是用中草药制成的液体。但清洗效果不十分明显,就如有污渍的手不用肥皂而只用清水清洗,手上的污渍是难于洗掉的;另一种会出现刺痛感,使用时要稀释后才能用,如成都恩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洁尔阴洗液就注明“个别患者皮损处出现皮肤潮红加重,刺痛”。“不可随意提高浓度,外阴、肛门处勿直接用原液涂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洗涤皮肤粘膜创口患处,而无任何刺激性的洗液,使用时不用稀释,能直接涂擦拭创口患处、清洗创面坏死组织秽物,同时具有治疗作用,并能清洗的同时能杀菌、清毒。清洗消毒后能促进创口患处更快地愈合的皮肤粘膜消洗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皮肤粘膜消洗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皮肤粘膜清洗的认识及治疗原则认识到皮肤粘膜、创口患处属于娇嫩组织,不宜使用刺激强烈的乙醇作溶剂,而采用无任何刺激能高度缔合药物分子的水溶液,加入了苯甲酸钠防腐以防止霉败可长期保存。又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就,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清洗眼睛而无刺激性的硼酸作为清洗创口患处的主要原料。具有杀菌消毒的碘,清洗同时杀菌消毒。又选用了敛疮生肌、疮疡久不收口,消肿止痛的血竭。具有清热燥湿、杀菌止痒的蛇床子,苦参、地肤子、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的黄柏、湿热止痒的龙胆草、慢性溃疡,伤口久不愈合,能促进组织增生的艾叶。按中医理论组方,相互结合,增加生物活性,形成强大的清洗,杀菌、消毒、治疗三位为一体的洗液,能促进创口患处更快地俞合。
本发明洗液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
蛇床子 60-90 龙胆草 30-60 血竭 10-30
苦 参 60-90 黄 柏 30-60 硼酸 30-70
艾 叶 60-90 地肤子 30-60 碘 30-70
碘化钾 90-120 苯甲酸钠 5-8 蒸馏水 1000
制备本发明洗液的配方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
蛇床子 50-80 龙胆草 20-50 血竭 5-20
苦 参 50-80 黄柏 20-50 硼酸 20-60
艾 叶 50-80 地肤子 20-50 碘 20-60
碘化钾 80-110 苯甲酸钠 4-7 蒸馏水 1000
本发明洗液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蛇床子 70 龙胆草 30 血 竭 10
苦 参 70 黄 柏 30 硼 酸 50
艾 叶 70 地肤子 30 碘 50
碘化钾 100 苯甲酸钠 6 蒸馏水1000
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洗液的生产方法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性钠;李溟;云南禄丰108民族工业制品厂,未经李性钠;李溟;云南禄丰108民族工业制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27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伸盘活络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降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