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安全高压储气缸无效
| 申请号: | 01102331.7 | 申请日: | 2001-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368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金刚 |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安全 高压 气缸 | ||
本发明是利用压差原理设计出的一种多层安全储存高压气体的装置。
目前储存高压气体的装置有氧气瓶、氮气瓶、燃气罐等。为了这些高压储气缸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缸体壁需要很厚,使缸体很重。在运输时为了安全,这些储气缸往往不能满负荷装高压气体。利用很重的储气缸却不能装更多的高压气体,使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人们正在研制更可靠的材料做高压储气缸,但由于焊接、材料成本等问题,很难推广使用。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安全高效地运载和使用高压气体,根据压差原理,采用高压保护层的方法,发明出多层安全高压储气缸。
在使用高压储气缸中的气体时,一般不需要很高的气压,通常要经过减压阀减压处理,使气压降至所需要的气压范围。而储气缸气压较低时装载的气体少,现在一般的高压储气缸充入30MP气压的气体时在运输和使用时都很危险。为了使储气缸能够储存较高气压的气体,又保证其可靠安全,因此发明了多层结构的安全高压储气缸。如图(1)所示,为里外三层储气缸,最里面的是储气缸1;中间是储气缸2;外面是储气缸3。
储气缸1外有橡胶等材料制作的弹性支架12可以固定在储气缸2的中间;储气缸2外的弹性支架11可以使储气缸2固定在储气缸3的中间。储气缸1与储气缸2的间隙较小,作为储气缸1的高压保护层用。这种高压保护层可以再加一层或多层,这就需要多加一个或多个储气缸,利用这种方法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加几层高压保护层。在此以三层储气缸为例来说明此项发明的原理结构。
所充气体经过气阀6通过与储气缸1相通的高压管道8向储气缸1中充气。储气缸1和2上分别装有单向导通的减压阀4和5。当储气缸1中所充的气体气压达到一定值时,储气缸1的减压阀4被打开向储气缸2中充气;储气缸2中的气压达到一定值时,储气缸2的减压阀5被打开向储气缸3中充气。储气缸3中气体的气压由气压表10检测,当气压表10检测储气缸3中的气压达到规定值时就停止充气。此时三个储气缸就充满了不同气压的气体。
若将减压阀4和5做成减压压差都为15MP时,则储气缸1与储气缸2所储存气体的气压差就为15MP;储气缸2与储气缸3的压差也是15MP。即储气缸1和2的承受气压的能力要大于15MP,而此时储气缸1所储存的气体的气压可以达到30MP。如果储气缸3能够储存5MP气压的气体,那么储气缸1充气至35MP时,储气缸2的气压为20MP,储气缸3储存气体的气压才能达到5MP。如果所储存的气体为无公害气体,如氧气、氮气等,可以在储气缸3上装一个安全的减压阀18。如果储气缸3能够承受的气压大于5MP,那么将减压阀18做成减压差为5MP。当储气缸3的气压超过5MP时,储气缸3中的气体将通过安全减压阀18自动泄出,从而确保此多层储气缸的安全。
减压阀4、5及18的原理结构如图(2)或(3)所示。图(2)是用活塞结构,在减压阀体13中装有气门活塞15、减压弹簧16和密封垫17。图(3)是弹簧片结构,在减压阀体13中装有刚性弹簧片19、支柱20和密封垫17。当充入的气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将推动活塞15或刚性弹簧片19打开减压阀,气体将充入气压低的储气缸中。如果高气压和低气压气体接触活塞15或弹片19两面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弹簧16或弹簧片19的弹力为F时,则:
P1·S1=P2·S2+F (P1为高压气体的压强;P2为低压气体的压强)。当高压与低压气体的压差P=15MP时,则P=P1-P2=15MP。
因此:F=15MP·(S2-S1)若低压气体为空气大气压强时,则P2≈0;此时F=P1·S1。对于减压阀18储存的气压P1=5MP;F=5MP·S1。由于高低压气体接触活塞15或弹簧片19两面的面积S1和S2在加工时是已确定的,因此可以计算出所需弹簧16或弹簧片19弹力的大小。
为确保给多层储气缸充气时的安全,减压阀18的气流量大于减压阀5的气流量;减压阀5的气流量大于减压阀4的气流量;减压阀4的气流量大于气阀6的气流量,使充气时多层储气缸间气体流通顺畅,无阻滞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金刚,未经刘金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23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