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无效
申请号: | 01102314.7 | 申请日: | 200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368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发明(设计)人: | 俞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希平 |
主分类号: | G11B33/04 | 分类号: | G11B33/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立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存 记录 载体 存放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存放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保存如激光盘、CD、VCD、DVD、录音带和录像带等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
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是本领域公知技术,它包括预定大小和尺寸的壳体,以便消费者可根据他们的需要选择合适大小的存放组件。记录载体,如软盘、录音带和录像带、CD、VCD、DVD的尺寸和大小是不同的。现有的存放组件大体在其内限定若干相同的室。因此,这些室只能存放某一特定类型的记录载体。结果,消费者为了存放不同类型的记录载体,必须买若干不同大小和尺寸的存放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存放组件,它适于存放不同类型的记录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包括一主体和一门部件。该主体在其中限定第一存放空间,并且该主体有通向第一存放空间的第一开口。门部件安装在主体上,它可相对于主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打开位置,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可进入所述第一存放空间;在所述关闭位置,不能通过第一开口进入第一存放空间。门部件包括门框架和存放部件。门框架安装在第一开口的周缘上,它有彼此相对的一外表面和一内表面,内表面朝向主体。在门部件处于关闭位置时,存放部件从门框架的内表面沿垂直门框架的方向伸入主体的第一存放空间。存放部件限定第二存放空间,并具有进入第二存放空间的第二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包括一主体和门部件。主体在其中限定第一存放空间,并有通向第一存放空间的第一开口。门部件安装在主体上,它可相对于主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打开位置,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可进入所述第一存放空间;在所述关闭位置,不能通过第一开口进入第一存放空间。门部件包括门板和存放部件。门板安装在第一开口的周缘上,它有彼此相对的一外表面和一内表面,内表面朝向主体。存放部件从门板的内表面或外表面沿垂直门板的方向伸出。存放部件限定第二存放空间,并具有通向第二存放空间的第二开口。
主体的第一存放空间被分成若干主室以便录音带和录像带可保存在其中。
存放部件的第二存放空间被分成若干保存盘的狭槽以便较薄和较小尺寸的记录载体,如软盘、CD、VCD、DVD,能存放在保存狭槽内。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楚和易于理解。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的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的第七优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的第八优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和10B是根据本发明的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的第九优选
实施例的立体图。
在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应注意本发明中的相同元件在整个说明书中采用相同的标号。
参照图1和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保存记录载体的存放组件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它包括矩形主体20和门部件30。
如图所示,主体20有顶壁201、底壁202、左壁203和右壁204、后壁205,它们共同在其中限定了第一存放空间21。主体20有用于进入第一存放空间21的第一开口206。在后壁205上固定若干搁架211以便将第一存放空间21分成若干主室207,从而能将录音带和录象带存放在主室207中。
门部件30以如下方式安装在主体20上:门部件30可相对于主体在打开位置(未示出)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打开位置,通过所述第一开口206可进入主室207;在所述关闭位置,如图2所示,不能通过第一开口206进入主室2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希平,未经俞希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2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机器人微回差减速机
- 下一篇:纳米健脑补肾制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