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后部车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01100624.2 | 申请日: | 200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319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31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雄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30 | 分类号: | B60N2/3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部 车厢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小型卡车等车辆的后部车厢结构。
在小型卡车中,有时将车厢内的后部,即前车座后方的空间作为载物厢使用的同时,设置辅助座位,用于临时坐人。一般将其称之为扩展驾驶室。过去,这种后部车厢的结构如下所述。
即,如图6所示,后部车厢51由作为车身一部分的底板52和背板53划分成底部和后部,在该底板52的后端部处形成具有规定高度的台阶54,在台阶54上设置座位55。座位55由载置于台阶54上的座垫56以固定设置在背板53上的座椅背57构成,座垫56的后端利用铰链58可旋转地连接在台阶54上。
其中,在乘坐人员坐在座垫56上靠在椅背57上的同时,台阶54前方的空间就成为脚下的空间。不坐人时,如虚线所示,座垫56向后转动,沿背板53竖起。从而座垫56在后方收起,后部车厢51可作为载物车厢使用。
这里,台阶54的高度比较高,由在台阶54上设置座垫56来确保足够高的脚下空间。由于该台阶54是出于布局上的考虑设置的,例如,在本例中,台阶54的下方配置成容纳燃料箱(图中未示出)。然而,由于车厢内尽可能宽为好,从而台阶54尽可能的低甚至没有台阶更好。
此外,在底板52上,设置着位于车厢宽度的中央的中心通道59。这也是从布局的角度出发设置的,即,在中心通道59的下方容纳配置传动轴(图中未示出)。在这个例子中,使台阶54与中心通道59的高度相等,以获得作为载物车厢时货物的稳定性。
图7表示另外一个例子。其中,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在该例中,台阶54比前一个例子低。而座垫56的后端,于台阶54的后端借助铰链61可旋转地连接在竖起的支撑托架60上。借此,座垫56与前一个例一样,可向后方弹起沿背板53竖起。
此外,为支持坐在座垫56上的乘坐人员的体重,设置斜跨支撑托架60的上端与台阶54的辅助撑条62。这是由于仅用支撑托架60座垫56完全成为单臂支撑,从而在铰链61的前方也借助辅助撑条62支撑乘坐人员的重量。
此外,图中省略没有表示出来,在任何一个例子中,座位55均以中心为界分别分左右设置,然而也可设在左右任何一侧。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有以下的缺点。首先在前一个例子中(图6)作为载物车厢使用时,依然存在高的台阶54,地面不能成为平的。因此具有在装载大的货物时不稳定等装载性差的缺点。此外,因为要把座位的位置提高到使乘坐人员不感到难受的高度,要具有一定高度的台阶54,从而具有使车厢内空间变窄的缺点。
在后一个(图7)例子中,即使设置撑条62,座垫56依然没有改变近似于单臂支撑的状态。因此,支撑托架60,辅助撑条62乃至座垫56都必须具有高的刚性,有重量、成本增加的缺点。此外,在座垫56向后方弹起时,支撑托架60和辅助撑条62也向车厢内突出,从而货物的装载性能差,空间利用率也低。进而,台阶54,其前方的脚下地板63以及中心通道59的高度不都一样,当作为载物车厢使用时,地面成台阶状,装载性能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上述缺点,使在作为载物车厢使用时的地面平整,提高装载性能的同时降低台阶扩大车厢内空间的后部车厢结构。同时也提供一种不必采用高刚性的托架等,可控制重量、成本的后部车厢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部车厢结构,其是由底板和背板将其划分成地面部和后部,在该底板的后端部形成规定高度的台阶、在该台阶上设置座位的,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位由,载置于上述台阶,且其前端连接到车身侧并可自由转动,由向前方的旋转动作,移动到上述台阶前方低的地面上,与上述台阶一起形成平坦的地面的收容箱;
以及载置于该收容箱上方且后端连接到车身侧并可自由转动,借助向后方的旋转动作沿上述背板竖起的座垫构成。
所述的后部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箱与上述台阶的高度相等。
所述的后部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形成与上述台阶高度相等的中心通道。
所述的后部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箱由上面敞开的主体、可自由开闭地将该主体上部的敞开部盖住的盖板构成。
所述的后部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座椅背固定设置在上述背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06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