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压缩过滤机有效
| 申请号: | 00814175.4 | 申请日: | 200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378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大塚孝治;大桥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01D33/15 | 分类号: | B01D33/15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压缩 过滤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压缩加工食品的原料或半加工品、或者污泥等含水物(处理原液)并进行脱水处理的压缩过滤机,特别涉及随着在转轴周围形成的环状的过滤室内行进对处理原液逐渐增加压力来进行脱水处理的旋转式压缩过滤机。
【背景技术】
在分离固体和液体的装置中,有离心分离机、离心过滤机、压力过滤机、螺旋压榨机、旋转式真空过滤器、旋转式压缩过滤机等各种类型的装置。它们之中,对于旋转式压缩过滤机,例如加拿大专利申请第404223号(申请日:1982年6月1日)公报中记载的和图7及图8所示构造已被众所周知。
图7是表示原有的有代表性的旋转式压缩过滤机101的构造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8是图7的旋转式压缩过滤机101的AA线剖面图。如这些图所表明的那样,该旋转式压缩过滤机101基本上由转轴102、内圈套103、外圈套104、2个环形体状的过滤网105,105、隔板106及图未示的背压装置、外部壳体、驱动装置等构成。
更详细的讲,转轴102大致保持水平,并由图未示的驱动装置供给驱动力,以低速(0.2~1.3转左右/分)向图7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内圈套103固定在转轴102周围,随着转轴102向同方向旋转。
外圈套104配置在内圈套103的外侧,由图未示的外部壳体保持,由圆状部分和直线部分构成,上述圆状部分从基端部104a开始在转轴102的同心圆上连续延伸约240°~300°左右,上述直线部分向该同心圆的切线方向延伸到终端部104b。另外,在外圈套104的圆状部分中,其内周面104c配置成与内圈套103的外周面103a相对并通常保持一定的间隔,转轴102的轴向上的外圈套104的厚度尺寸W1与内圈套103的厚度尺寸W2一致。
2个过滤网105,105的内周缘部105a,105a分别固定在内圈套103的两侧面上,外周缘部105b,105b的位置及尺寸配置成与外圈套104的两侧面接触,从而,当转轴102旋转时,过滤网105,105随内圈套103同方向旋转,这时,其外周缘部105b,105b在外圈套104的两侧面上滑动。
另外,各过滤网105,105具有直径为0.18mm左右的许多的小孔,用来确保透水性,如后述那样,起到从处理原液中去除水分的过滤器的作用。
隔板106大致水平,同时保持与转轴102的轴向垂直,转轴102的轴向上的隔板106的厚度尺寸W3与外圈套104的厚度尺寸W1及内圈套103的厚度尺寸W2一致。另外,隔板106的内侧端部106a与内圈套103的外周面103a的曲率一致,与其面接触并相对滑动。
隔板106的与内侧端部106a相反的端部(外侧端部106b)与外圈套104的基端部104a及终端部104b之间分别保持规定的间隔。而且,在外侧端部106b和外圈套104的基端部104a之间确保的空间作为原液供给口108用于供给导入装置内部的处理原液,在外侧端部106b和外圈套104的终端部104b之间确保的空间作为滤饼出口109。
隔板106的底面106c与内圈套103的外周面103a的切线方向一致,同时与外圈套104的直线部分的上面104d平行地延伸。该旋转式压缩过滤机101除了原液供给口108、滤饼出口109及图未示的液体排出口而外,还用外部壳体形成密闭的构造。
另外,在滤饼出口109的侧方设置具有图12所示的可动阀107的背压装置。该背压装置的可动阀107由可挠性的材料形成,滤饼出口109侧的端部107a挠曲到与相反侧的外部壳体113的内壁接触,从图12的(1)所示的全开状态到同图(2)所示的全闭状态,可以自由地调整滤饼出口109的开口面积。
在此,对上述那样构造的原有的旋转式压缩过滤机101的运转方法和其动作原理用图9(图7的旋转式压缩过滤机101的CC线的剖面图)及图12进行简单的说明。首先,在运转开始时,如图12的(2)所示那样,背压装置的可动阀107处于全闭状态,从图9所示的原液供给口108向过滤室110[是在内圈套103、隔板106和外圈套104之间形成的断面为矩形(参照图8)的空间,具有环状(c字状)的延伸部分(环状部分)和直线状的延伸部分(直状部分)。是从原液供给口108经环状部分及直状部分至滤饼出口109的空间]内顺序导入处理原液。这时由于背压装置的可动阀107处于全闭状态,被导入的处理原液不从滤饼出口109排出到外部,而被储留在过滤室1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巴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4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