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强透光能力的温室及其房顶构件无效
| 申请号: | 00811742.X | 申请日: | 200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370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内斯·安德烈亚斯·施托费斯;彼得·扬·索纳维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及农业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兴鹏 |
| 地址: | 荷兰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透光 能力 温室 及其 房顶 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具有垂直设置的纵向和横向的透光房顶结构的温室,该温室具有各对在横向上连续的第一房顶表面,其中预定一对的第一房顶表面与水平面形成一个角度并从温室纵向定位的基部边缘延伸到一个公共顶点。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该温室的房顶构件。
从1998年3月发行的名为“植物生长模型的第二次国际研讨会”(保护性培育的环境控制和农场管理,456期)的出版物中可获知房顶表面横向连续且以点状伸向顶点的园艺温室。由于相对水平面的角度大于45°,因此可发现垂直于温室照射的辐射透射光得到极大增强。这一点在园艺温室中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增加百分之一的光都会使农作物增加百分之一的产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房顶结构,该房顶结构设有若干对相互接触并结合在一个顶点的房顶表面,由此来增强透射光。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房顶结构的特征在于,温室在纵向内也设有若干对连续的第二房顶表面,该第二房顶表面与水平面形成一个角度并从温室中横向定位的基部边缘延伸到一个公共顶点。
已经发现,一种在两个垂直方向内延伸的Z字形或肋状图案的房顶表面相对仅在横向呈Z字形结构的房顶结构,能将透射光增强10-20%。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对房顶表面形成沿其侧面相互结合并呈现连续房顶结构的金字塔。
在本发明温室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对第一房顶表面沿顶点处的边缘相互接触,其中基部边缘和位于该对第一房顶表面顶点处的边缘沿纵向相互平行延伸,上述对第二房顶表面沿在顶点处的边缘相互接触,其中基部边缘和位于该对第二房顶表面顶点处的边缘相互平行地从第一房顶表面的基部边缘延伸到第一房顶表面顶点处的边缘。由此方式,在温室的纵向内形成连续的横向肋。
最好将具有Z字形图案双层壁的房顶构件构造成一个空心板,这样,在一方面能获得具有足够强度和绝热效果的房顶结构,而另一方面又能增强透射光。该双层壁的房顶构件包括一个例如由厚度在0.8mm的聚碳酸酯制成的基部表面,在该基部表面上固定着具有约20mm高肋的Z形板。最好,将该双层壁房顶构件制成单件。该房顶构件为模块化结构并设有与相似房顶构件相结合的接合装置。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温室和房顶构件,其中,
图1是在横向和纵向上成Z字形的房顶结构的房顶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由一系列金字塔形成的房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为空心板形状的双层壁房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是空心板形状的本发明双层壁房顶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由一系列金字塔形成的双层壁房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是利用接合装置相互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房顶构件。
图1示出一个例如为维隆(venlo)类型的温室,具有透光房顶结构2。该房顶结构2支承在立柱3和水平格构大梁4(仅被示意性示出)上。图1所示温室的高度例如为4m,在横向D上的宽度d1例如为8m,在纵向L上的长度例如为100m。房顶结构2包括若干对以相对水平面成约20°的角度θ从基部边缘11、11′、11″伸出并沿相应顶点9、10相互固定的第一房顶表面5、6;7、8。位于格构大梁4上方的顶点9、10的高度h1例如为1.45m。在纵向L的方向,上述对房顶表面5、6;7、8设有由若干对第二房顶表面12、13;14、15形成的横向肋。该房顶表面12、13;14、15以角度γ从基部边缘18、19;20、21伸出并沿顶点16、17处的边缘相互结合。在上述对第二房顶表面12、13;14、15的基部边缘18、19;20、21之间的距离d2例如为2cm,而位于基部边缘18、19;20、21所在平面上方的顶点16、17的边缘的高度h2为1.7m。由于上述对Z字形第二房顶表面12、13;14、15接合的结果,使得由单层房顶结构所获得的透射光相比仅设有若干对第一房顶表面5、6;7、8的房顶结构而言约可增强10%,而双层房顶结构(图3和图4所示)所获得的透射光约可增强20%。
图2示出温室28的一个实施例,在该温室所具有的房顶结构29中,若干对第一房顶表面34、35和若干对第二房顶表面36、37的基部边缘30、31、32、33相互接触并限定成矩形,房顶表面34、35;36、37在该矩形上方汇集到一个顶点38,这样就形成许多个金字塔39、40,从而增强了透光率。在此,基部边缘31、32的长度约为1m,而金字塔的高度为1.7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及农业技术研究所,未经环境及农业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1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药制剂
- 下一篇:管理协议、验证和转换下载程序片断的方法及对应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