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0810683.5 | 申请日: | 200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361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31 |
发明(设计)人: | 本田武信;安藤英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7/06 | 分类号: | B66B7/06;B66B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宏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牵引式电梯装置,具体地说是关于使绳索寿命提高的牵引式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图4显示的是从前的牵引式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4中的从前的牵引式电梯装置设置有轿厢1、可旋转地安装在轿厢上的轿厢安装绳轮1a(以下称为轿厢下导向轮)、1b(未图示)、轿厢侧的顶部绳轮(以下称为轿厢侧回行轮)2、绳索3、提升装置4、驱动绳轮4a、平衡块侧的顶部绳轮(以下称为平衡块侧回行轮)5、平衡块6、可旋转地安装在平衡块上的平衡块吊轮6a。
从前的牵引式电梯装置如图4所示,由于提升装置设置在升降道下方的地坑内,所以当水流入升降道内时,提升装置4浸没于水中,发生需要更换的不良情况。另外,要使其即使被水浸没仍可使用,则必须事先准备完全防水型的提升装置,存在着机器制造成本变高的问题。尤其,若将提升装置4过于设置于上方,存在着使绳索3的寿命受损的问题。
图5是显示从前的平衡块横落牵引式电梯装置结构的纵剖视图。图5中的从前的平衡块横落牵引式电梯装置设置有轿厢1、轿厢下导向轮1a、1b(未图示)、绳索3、提升装置4、驱动绳轮4a、平衡块6、平衡块吊轮6a。由于提升装置4设置在升降道上部、构成不通过回行轮的结构,因此,挂在提升装置4的驱动绳轮4a上的绳索3随轿厢的移动而到达轿厢下导向轮1a、轿厢下导向轮1b(未图示)。因此,存在绳索3的寿命显著受损的问题。
图6是显示从前的平衡块后落牵引式电梯装置结构的纵剖视图。图6中的从前的平衡块后落牵引式电梯装置设置有轿厢1、轿厢下导向轮1a、1b(未图示)、轿厢侧回行轮2、绳索3、提升装置4、驱动绳轮4a、回行轮5、平衡块6、平衡块吊轮6a。提升装置4设置在升降道上部,提升装置4的下方的附近设置有回行轮5进行拉伸。因此,挂在提升装置4驱动绳轮4a上的绳索3的部分随轿厢的移动而到达轿厢下导向轮1a、轿厢下导向轮1b(未图示)。因此,存在着绳索3的寿命显著受损的问题。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问题点而作成的,目的是将提升装置配置在升降道的最底层地面的上方,挂在提升装置的驱动绳轮上的绳索顺着驱动绳轮的轿厢侧及平衡块侧,不挂在二个以上的回行轮上,从而确保提升绳索的寿命。
为了达成此目的,当将电梯的升降行程长度设为TR、轿厢在最上层时、从轿厢侧的顶部绳轮至上述轿厢安装绳轮的长度设为Hc、上述轿厢侧的顶部绳轮的绳索卷绕长度设为Sc、从上述轿厢侧的顶部绳轮至上述提升绳轮的长度设为Hmc时,按TR≤Hc+Sc+Hmc配置。
另外,当将电梯的升降行程长度设为TR、轿厢在最下层时、从平衡块侧的顶部绳轮至上述平衡块吊轮的长度设为Ho、上述平衡块侧的顶部绳轮的绳索卷绕长度设为So、从上述平衡块侧的顶部绳轮至上述提升绳轮的长度设为Hmo时,也可按TR≤Ho+So+Hmo配置。
尤其,也可将上述提升绳轮配置在最下层地面上方。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牵引式电梯装置结构的纵剖视图,显示轿厢1为最上层的状态。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显示的牵引式电梯装置结构的纵剖视图,表示轿厢1为最上层的状态。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牵引式电梯装置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前的牵引式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从前的平衡块横落牵引式电梯装置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6是是显示从前的平衡块后落牵引式电梯装置结构的纵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状态
以下参照另附的附图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形态1
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牵引式电梯装置的实施形态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牵引式电梯装置设置有轿厢1、轿厢下导向轮1a、1b、轿厢侧回行轮2、绳索3、提升装置4、驱动绳轮4a、平衡块侧回行轮5、平衡块6、平衡块吊轮6a。
提升装置4配置在比升降道内的最下层地面高的位置。因此,即使水流入升降道内、也可使从地炕部溢出的水从最下层地面向外部蔓延,所以提升装置4不会被水淹没。
通过被设置在导向车1a、1b及升降道顶部的轿厢侧回行轮2、用卷绕的绳索悬挂住轿厢。进而,绳索3从设置在比最下层地面高的位置的提升装置4通过设置在升降道顶部的平衡块侧回行轮5而被悬挂于平衡块6的平衡块吊轮6a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06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