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露聚糖-结合型凝集素(MBL)在免疫受损个体的治疗中的新意义无效
申请号: | 00809714.3 | 申请日: | 200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359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发明(设计)人: | 斯蒂芬·蒂尔;詹斯·C·詹斯尼厄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蒂芬·蒂尔;詹斯·C·詹斯尼厄斯 |
主分类号: | A61K38/17 | 分类号: | A61K38/17;A61P37/04;A61P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巫肖南,封新琴 |
地址: | 丹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露 聚糖 结合 凝集素 mbl 免疫 受损 个体 治疗 中的 意义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甘露聚糖结合型凝集素(MBL)的亚单位和寡聚物在免疫受损个体的预防和/或治愈性治疗中的应用。
发明背景
已知人体中有多组凝集素,即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其中一组是C型凝集素。C型凝集素包含钙依赖性碳水化合物识别结构域(C-型CRD)1。甘露聚糖结合型凝集素(MBL)(甘露糖结合型凝集素的同义词)、甘露聚糖结合蛋白或甘露糖结合蛋白(MBP)属于C型凝集素中称为胶原凝集素(collectin)的亚组,因为这些可溶性蛋白由能提呈附着于胶原性质的茎上的三个CRD的亚单位组成2。MBL与广泛多种微生物所提呈的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在先天性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3。MBL当与碳水化合物结合后能活化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来激活:经典途径、旁路途径、以及新描述的第三途径,甘露聚糖结合型凝集素(MBL)途径,该途径因MBL与微生物所提呈的碳水化合物的结合而启动。旁路途径的成分和MBL途径的成分都属于先天性免疫防御,也称为天然或非克隆化免疫防御的一部分,而经典途径则涉及与具有特异性免疫防御作用的抗体的合作4。
人MBL蛋白由18条相同的32kDa多肽链组成27,每条多肽链包含一个只有21个氨基酸的N-末端短片段,该片段包括三个半胱氨酸残基,紧接着是胶原蛋白基元Gly-X-Y的7个重复单位,其被一个Gln残基打断,后随另外12个Gly-X-Y重复。一个含有34个残基的“颈部区”将93个氨基酸的C末端钙依赖性凝集素结构域与该分子的胶原部分相连28。
三条多肽链的胶原区组合成一个经二硫键稳定地共价连接的亚单位。各个亚单位之间通过二硫键以及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而相连27。
但这些二硫键的位置尚未完全阐明。MBL的非还原SDS-PAGE显示出表观分子量(m.w.)大于200kDa的带,它们可能是3、4、5和甚至6个亚单位聚集成的大块。
天然人MBL蛋白中亚单位的真实数目尚有争论。Lipscombe等(1995)利用超速离心获得的数据提示,25%的人血清MBL由2-3个亚单位组成,仅有很少一部分达到6个亚单位的大小。离子交换层析所得级分经SDS-PAGE分析、Western印迹、然后利用化学发光的鲁米诺进行密度测定而获得相对定量,结果显示,大多数共价连接的MBL亚单位链由三聚体组成,但仅有五聚体或六聚体复合物能激活补体。相反,凝胶渗透层析(GPC)显示,MBL的大小与C1复合物相当。可在允许研究MBL分子的形成中蛋白质-蛋白质弱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的条件下进行GPC。GPC级分中MBL的含量可通过标准的MBL分析技术测定。
MBL由肝细胞在肝脏中合成并分泌至血液。它结合细菌、酵母、寄生性原虫以及病毒表面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可通过活化最终的裂解性补体成分或通过促进吞噬作用(调理作用)而杀死微生物,因此具有抗细菌活性。MBL的sertiform结构与C1q(经典途径中第一个成分的免疫球蛋白结合亚成分)的花束样结构十分相似3。C1q与两种丝氨酸蛋白酶C1r和C1s结合,形成C1复合物。类似地,MBL与两种丝氨酸蛋白酶MASP-15和MASp-26,以及另一种称为Map 19的蛋白7结合。MASP-1和MASP-2具有与C1r和C1s相同的分子结构6。MBL与碳水化合物的结合诱导MASP-1和MASP-2的活化,然后MASP-2裂解C4和C2产生C3转化酶C4b2b。有报道说,MASP-1可直接活化C3。目前对MBL/MASP复合物的化学计量以及活化顺序一无所知。在其它动物如啮齿类、牛(cattle)、小鸡和猴子中也鉴定出了MB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蒂芬·蒂尔;詹斯·C·詹斯尼厄斯,未经斯蒂芬·蒂尔;詹斯·C·詹斯尼厄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97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