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感染的减毒微生物有效
申请号: | 00808419.X | 申请日: | 200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360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发明(设计)人: | G·杜甘;J·D·圣坦盖罗;D·W·霍尔登;J·E·希艾;Z·辛戴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255 | 分类号: | C07K14/255;C12N1/21;C12N15/31;A61K35/7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瑛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感染 微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在疫苗组合物中使用的减毒微生物,所述疫苗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或病毒感染。
背景技术
已经完全证实活的减毒微生物是非常有效的疫苗;由这种疫苗引发的免疫应答通常比由非复制型免疫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强烈并且持续的时间长。关于这一点的一种解释是可能活的减毒株在宿主中引起有限的感染并酷似自然感染的早期。另外,与灭活制剂不一样,活疫苗能够诱导有效的细胞介导的反应,所述细胞介导的反应可能与它们在抗原呈递细胞如巨噬细胞中复制的能力有关。
将沙门氏菌属减毒活疫苗用作预防动物及人类沙门氏菌病的安全而有效的疫苗已有很长历史了。实际上,由Swiss Serum VaccineInstitute制造的口服减毒活伤寒疫苗Ty21a(Vivotif)已被证明是一种用于预防伤寒热的非常成功的疫苗,并在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许多国家中得到许可。
然而,所述菌株的减毒作用是通过采用化学诱变技术实现的而且所述菌株的减毒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正是由于这一点,所述疫苗在给药次数(通常四次)和每一次给药时必须给予的活生物体的数量方面不够理想。
伴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沙门氏菌属致病机理的认识不断加深,结果鉴定出所述微生物在体内生长和存活所必需的几种基因。这为减毒提供了新的基因靶,结果产生了这样的概念,即通过把一定的非回复突变引入已知与毒力有关的选择的基因中来对将来的疫苗株进行“合理地”减毒。这将有利于改良疫苗,尤其是在免疫原性和由此规定的给药次数方面得到改进的疫苗的研制。
尽管现在已知有多种沙门氏菌属的减毒株,但是几乎没有一株够格作为潜在的人用疫苗候选株。部分原因是由于需要平衡疫苗的免疫原性与沙门氏菌属微生物变得具有反应性的这种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显然,选择适当的减毒靶来得到合适的疫苗候选株不是简单的并且也不容易推断。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减毒株适于作为合适的疫苗,而且目前正在进行大量研究来鉴定合适的菌株。例如,许多被试用作疫苗候选株的减毒株在患者身上引起疫苗血或脓肿。
因此需要研制这样一种疫苗,该疫苗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同时该微生物菌株回复为反应形式的可能性降低而且具有副作用极其有限的良好的安全分布图。
本发明的概述
本发明是基于发现了被引入沙门氏菌属微生物中的两个特定减毒突变能够产生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和该微生物菌株回复为反应形式的危险性低的疫苗。得到的疫苗株具有良好的副作用分布图。
第一个突变包含于沙门氏菌属致病性岛2(Spi2)的区域中;第二个突变是营养缺陷型突变,即该突变破坏编码生物合成途径中所需蛋白质的基因的表达。
本发明的一种沙门氏菌属微生物具有一个破坏一种器官基因表达的减毒突变和一个独立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所述器官基因定位在Spi2致病性岛中。优选的减毒突变位于器官基因ssaV中,优选的营养缺陷型突变位于aroC中。
微生物还优选地含有一种或多种异种抗原或治疗蛋白,例如致病的大肠杆菌抗原,志贺氏菌属抗原,甲型、乙型或丙型肝炎抗原,单纯疱疹病毒抗原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抗原。因此,除沙门氏菌属外,所述微生物也可以作为抗感染免疫的递送载体。
所述沙门氏菌属微生物可被用于制备一种治疗细菌或病毒感染,例如治疗伤寒的静脉注射或口服药物。
本发明的减毒沙门氏菌属微生物形成的疫苗出人意外地刺激粘膜和系统免疫。而且,所述微生物不引起动物模型的脾脏脓肿,而具有单一突变的突变体则引起动物模型的脾脏脓肿。本文限定的双重突变体尤其具有这一优点。
本发明的描述
本发明的微生物和疫苗组合物可以通过已知技术来制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做额外的实验就能进行特定沙门氏菌属微生物的选择以及适当突变的选择。一种优选的微生物是鼠伤寒沙门氏菌。
可以将第一种突变引入位于沙门氏菌属致病性岛2区域内的器官基因中,该区域在WO-A-9617951中已被公开。
沙门氏菌属致病性岛2(Spi2)是位于沙门氏菌属染色体上的两种经典的致病性岛中的一种。Spi2包括若干个基因,这些基因编码III型分泌系统,该III型分泌系统涉及将Spi2编码的毒性相关蛋白(所谓的效应蛋白)转运到沙门氏菌属细菌外并可能直接转运到靶宿主细胞如巨噬细胞中。部分Spi2(器官基因)编码III型系统的分泌器。Spi2是沙门氏菌属对小鼠产生致病性和毒性所绝对必需的,这一观察结果已被世界范围内的几个不同研究小组所记载。鼠伤寒沙门氏菌Spi2突变体在通过口服、静脉和腹膜内给药途径攻击的小鼠中毒性大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科学有限公司,未经微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84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