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滤波器和相关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00807623.5 | 申请日: | 2000-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350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 发明(设计)人: | M·S·波格斯;T·L·福尔顿;S·豪斯曼;G·麦纳布;A·麦努特;S·W·斯蒂梅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能量及自动化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岳,张志醒 |
| 地址: | 美国佐***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可编程 逻辑 控制器 输入 滤波器 相关 方法 | ||
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相关信息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近期在过程控制技术中开发的。作为过程控制的一部分,PLC被使用来监视来自各种各样的输入点(输入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它们报告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事件和条件。例如,PLC可监视诸如电动机速度,温度,压力,容积流量等等的输入条件。控制程序被存储在PLC内的存储器中,指令PLC遇到特定的输入信号或条件时采取什麽行动。响应于由输入传感器提供的这些输入信号,PLC得到和产生输出信号,这些输出信号经过PLC输出点传输到各个输出装置,诸如传动机构和继电器,以便控制过程。例如,PLC发出输出信号来加速或减速传送机,旋转机器人的手臂,打开或闭合继电器,提高或降低温度以及许多其它可能的控制功能,多得无法一一列出。
以上提到的输入和输出点典型地分别与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相联系。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合在一起在这里被称为I/O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又把这样的I/O模块称为I/O卡或I/O板。这些I/O模块典型地是可插入到位于PLC的背板的各个插槽中。插槽通过主总线被耦合在一起,主总线把被插入到插槽中的任何的I/O模块耦合到中央处理器(CPU)。CPU本身可以位于可插入到位于PLC的背板的各个插槽中的一个卡上。
图36显示一个典型的作为系统3610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系统10包括主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615,通过场总线3620被耦合到总线接口单元3625。总线接口单元3625耦合和对接场总线3620到本地总线3630,它包括多个I/O终端块3635。I/O终端块3635被耦合到各自的I/O模块3640,如图1所示。
在系统3610,由主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615执行计算处理。换句话说,条件在I/O模块3640被检测,以及由此得到输入数据。该输入数据通过总线接口单元3625和场总线3620被传送到主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615。主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615按照被存储在主PLC 3615中的控制程序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主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615处理输入数据,以及响应于此产生输出数据。输出数据通过场总线3620,总线接口单元3625,本地总线3630被传送到一个或多个I/O模块3640。响应于输出数据,接收输出数据的I/O模块控制被耦合到I/O模块的输出装置。I/O终端块被提供来把I/O模块3640耦合到总线接口单元3625。
PLC可以被放置在主/从属网络中,如图37a所示。在图上,主/从属控制系统包括主控PLC(M)和多个远端从属单元RSU(R1-Rn)。如其中所示,包括主控PLC、数据链路和I/O模块的主控PLC(M)通过使用由用户设置的程序和通信参量来控制它本身的I/O连接点,以及也控制用于远端从属单元R1-Rn的各个I/O连接点。多个RSU(R1-Rn)的每一个具有至少一个I/O模块。以及通过通信电缆实行与主控PLC(M)的数据通信,因此控制它本身的I/O模块。RSU可以是用作为从属的PLC。
参照图37b,PLC和每个RSU包括:MODEM(调制解调器)3710,用于通过通信电缆实行在主控PLC(M)与RSU之间的数据通信;接收/发送模块3711,用于按照预定的协议与主控PLC(M)交换数据;接收/发送缓存器3712,用于把用于交换的数据暂时存储在其中;输出数据贮存单元3713,用于把从主控PLC(M)待发送到输入/输出模块3716的数据存储在其中;输入数据贮存单元3714,用于把从输入/输出模块3716待发送到主控PLC(M)的数据存储在其中;以及输入/输出控制模块3715,用于控制在数据贮存单元3713,3714和输入/输出模块3716之间的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能量及自动化公司,未经西门子能量及自动化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76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