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净牙用具无效
申请号: | 00807222.1 | 申请日: | 200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49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15 |
发明(设计)人: | 卡洛·A·布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坦克思·安伯林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5/04 | 分类号: | A61C15/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淑媛,黄韧敏 |
地址: | 瑞士鲁***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至少一根单丝线或至少一根复丝线构成的净牙用具。人们知悉,上述那类净牙用具的实施方式非常之多。口语中常称之为牙线。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净牙用具由上蜡处理或未上蜡处理形式的复丝纱线构成。人们还知道,可用卷曲度很大、长度在相当程度上可变的复丝纱线作净牙用具。本说明书起始部分所提及的净牙用具用来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或牙斑。众所周知,牙齿咀嚼面部分的牙缝通常远比紧挨牙肉上部的牙缝小。
净牙用具的相应结构应当能使之刚好通过狭窄牙缝,以便在达到较宽的部位后施展其洁净作用。但由于净牙用具的截面远远小于该部位的牙缝,所以洁净效果基本上取决于使用者将净牙用具引向待洁净面。这可真是既不特别简易又不能加以控制。此外还有,研磨作用要求净牙用具具有某种立体结构,而这种结构反过来又限制净牙用具插入牙缝待洁净部位。
这个原本已知的技术尚未解决难题,由于所提供的净牙用具,尤其是不同直径的牙线,时至今日仍然遇到。在提供由复丝纱线构成、该纱线所用纤维以相宜方法使之卷曲的净牙用具在这一方面,可看到另一种解决办法。因此,这种纱线在无负载状态下横截面相当大。这种净牙用具尤其用来洁净固定假牙的下面。在此情况下,净牙用具从一侧推过牙桥,在另一侧拔出。故而,与其他情况下更流行的牙线相反,洁净不由往复运动促成,而通过一次性拽拉净牙用具而成。在此情况下,研磨作用很小。假使人们在两侧嵌进此净牙元件,并在拉力下进行往复运动,则原则上可消除卷曲,说得确切一些,可将之抻直,以此使体积减小,本已微小的研磨作用则再度减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牙用具,它尽可能地克服了前面所提及的缺陷。
该发明目的由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各特征的上述那类净牙用具得以实现。
因此,效果产生的依据是,所述一根单丝线或复丝线或者多根单丝线或复丝线,在等体积情况下其长度可伸长一倍,同时截面积相应缩小。嵌入所述净牙用具时须施加适合的拉力,另一方面牙腹面(Zahnflanken)对于正在嵌入的净牙用具产生相应的压力。所述高弹性单丝线或复丝线自身相应发生变形,因而截面形状和截面积也都发生变化。一旦此力减小(当抵达牙缝宽广部位时,自动成为这种情况),就只需要较小的力,并且截面发生变化,截面积增大。所述一根线或多根线经此种纺织方法加工后,该净牙用具的结构实际上视纺织加工工艺选择情况而定,能产生或大或小的强力研磨作用。此外,所述研磨作用还能受至少一根单丝线所具横截面形状的影响。举例来说,如果一根这样的单丝线具有多边形横截面,则此形状连同以纺织加工工艺产生的伸展方向变化一起产生一种具有特别良好研磨作用的结构。
本发明主题另外的有利深化发展形式,可由各从属权利要求看出,其重要性和作用方式在下面附图说明部分中予以阐明。附图示出:
图1本发明净牙用具嵌入牙缝的情况,以及
图2处于嵌入状态的本发明净牙用具;
图3一种具有相交连接部、未使用状态的净牙用具;
图4一种至少由两根线构成的净牙用具,以及
图5由单根线构成的净牙用具;
图6示出一段多色、编织净牙用具,以及
图7至10示出1至4根单丝线或复丝线的不同纺织技术加工方案。
正如本说明书起始部分已提及的那样,总括起来以1作标记的净牙用具由一根或多根线组成,所述线又可以是单丝或复丝构成,并且由高弹性材料构成。单纯举例来说,关于可在本发明中采用的高弹性材料,可留意LYCRA(杜邦公司产品的商品名)或DORLASTAN(拜耳股份公司产品的商品名)。除了上面所提及的人造纤维之外,尤其还可采用由橡胶类塑料或者天然胶乳制成的单丝线。在所有方案中,优选使用食品或药物中允许用的产品。
如图1中所示,所述净牙用具1嵌入两颗牙齿2之间的间缝时,该净牙用具1处于拉应力条件下。高弹性线制成的净牙用具,例如编结物形式的,因紧贴牙齿上的拉伸负荷而伸长,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其横截面大大减小。它可相应地嵌入相对狭窄的牙缝而不会被夹住。如果拉伸负荷消失,则高弹性线收缩,其横截面重又相应增大。在此情况下,它们完全填满牙缝,即使在牙缝比嵌入部位宽的情况下亦然。图2中示明了此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坦克思·安伯林公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卡坦克思·安伯林公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72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