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记录媒体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806303.6 | 申请日: | 2000-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347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1 |
| 发明(设计)人: | 富江崇;千叶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11B7/24 | 分类号: | G11B7/2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增勇,张志醒 |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 媒体 及其 使用方法 | ||
发明背景
1.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记录媒体和用于记录和再现光记录媒体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光记录媒体是这种类型的,其中,通过位于距所述媒体表面非常小距离之处的光头,把激光束从与衬底相对的记录层的一侧加在媒体上。
2.相关技术的描述
目前常用的大多数光记录媒体是把激光束穿过衬底加在记录层上这种类型的。
与此对比,近年来引人注意的是这种类型的,其中,用位于距媒体表面非常小距离之处的光头,把激光束从记录层一侧加在媒体上而不穿过衬底,这种光头设置为具有类似于硬盘的、其上装有物镜的滑动件的浮动光头(1996年5月由Ohm Co.出版的日本杂志“Electronics”第87-91页)。这种类型的媒体称为“层侧入射型”媒体。
在这种层侧入射型媒体中,不使用如普通光头中使用的用于聚焦控制的执行机构,而光头距媒体表面的恒定浮动高度使光束的焦点与记录层重合。如上述杂志中描述的,最好光头设置得距记录媒体的表面较近,因为这使焦点处的光束直径更小,并且可以增大记录密度,而物镜与记录媒体的表面之间的间隙通常是1μm或者更小。
已经提出了另一种层侧入射类型。即,与上述的小间隙系统不同,使用装有类似于常规的衬底侧入射型媒体所用的聚焦控制执行机构的光头来记录和再现光记录媒体中的信息,但是把光束从记录层一侧不经过衬底加在媒体上(Shin-Gijutsu Communications出版的杂志“O Plus E”1998年2月第20卷第2期第183-186页;1998年5月10日-13日的“光数据存储会议版”1998 OSA技术摘要丛书第8卷中第WA2号论文第131-133页)。
以上两项参考的技术意在通过把具有由两个特殊透镜的组合得到的高数值孔径(NA)的光学系统与厚度为100μm的有机涂层(光固化树脂层或者透明层)的光学特性结合来增加记录密度,所述有机涂层形成于上介质层上、即在射束入射面上,与目前使用的媒体相比,这有可能提供记录密度的显著增加。但是,在这种技术中,光头与记录层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至少有机涂层的厚度,并且由于使用与衬底侧入射型相同的光学系统,光头与媒体表面之间的距离增加,由此限制了记录密度。
与此相比,小间隙方式的层侧入射型媒体理论上可获得更高的记录密度并因而受到重视。尽管层侧入射型媒体可具有比常规媒体更高的记录密度并且因而已经开始对这种媒体的研究,但尚未获得到达实用水平的记录和再现,存在各种问题有待解决。
本发明涉及小间隙方式的层侧入射型媒体的改进,并且解决本发明人发现的下列问题。
也就是说,本发明人已经对包括按下列次序在聚碳酸酯衬底上的反射层、下介质层、记录层和上介质层的层侧入射型媒体做了研究,并且发现安装在浮动光头上的物镜变模糊或者变脏的问题。在再现时,在寻迹控制上不存在问题。但是,一旦加上相对较高功率的激光束用于记录或者擦除时,由于变模糊的物镜,寻迹控制立即变得困难,甚至再现也变得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供一种防止透镜模糊、并且可长时间使用的、小间隙方式的层侧入射型媒体。
发明概述
上述和其他目的是按照本发明、通过提供包括衬底和以下列次序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至少一个记录层和一个上无机层的光记录媒体而达到的,其中记录和再现是通过从位于所述上无机层一侧的光头把光束加至所述记录媒体来实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无机层是这样构成的,使得当把所述用于记录的光束加在所述记录媒体上时,在所述光记录媒体的上表面上出现的杂质不会汽化。具体来说,这样构造上无机层,使得其具有下列两个特征中的一个:
A)所述上无机层包括具有这样厚度的第一介质层,使得当所述用于记录的光束加在所述记录媒体上时,所述记录媒体的上表面的温度不会增加到所述光记录媒体的上表面上出现的杂质汽化的程度(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以及
B)所述上无机层包括以下列次序在所述记录层上的第二介质层、金属层和第三介质层的叠层,由此,当所述用于记录的光束加在所述记录媒体上时,所述记录媒体的上表面的温度不会增加到所述光记录媒体的上表面上出现的杂质汽化的程度(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株式会社,未经帝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63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溶材料和三维模型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伺服机构的受控激励的装置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