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阀无效
申请号: | 00800383.1 | 申请日: | 2000-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297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30 |
发明(设计)人: | 小宫靖雄;中野诚一;关口英树;谷井吐句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 ||
1.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
它具有:固定于转子上的具有阳螺纹的轴;在一端部具有针阀、在另一端部形成与前述阳螺纹螺合的阴螺纹的、具有连结前述针阀与前述阴螺纹的连结部的阀体;具有对该阀体止转并可沿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地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由设于壳体顶壁侧的支承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上述轴的上端部,由固定于前述阀本体的轴承构件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前述轴的下端部。
2.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
它具有:固定于转子上并具有阳螺纹的轴;一端部具有针阀,另一端部形成与前述阳螺纹螺合的阴螺纹,并具有连结前述针阀与前述阴螺纹的连结部的阀体;具备阀座、并且有对前述阀体止转、且可对沿轴线方向往复运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的阀本体;
由设于壳体顶壁侧的支承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上述轴的上端部,由固定于前述阀本体的轴承构件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前述轴的下端部。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阴螺纹由合成树脂构成。
4.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阀体连结部由相对的两根棒状体构成;前述轴承构件具有对前述两根棒状体自由滑动地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以该导向部对前述阀体止转。
5.按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轴承构件上形成与前述阀本体结合的止转用起。
6.按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轴承构件上具有嵌合前述轴下端部并承受推力的支承凹部。
7.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轴承构件上设置着具有嵌合前述轴的下端部的贯穿孔的、由具有突出于前述轴承构件两面的推力承受部的弹性构件构成的轴承套。
8.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以合成树脂平板状地形成前述轴承构件,在其中心形成承受前述轴下端部的孔。
9.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轴承构件上设置着将前述轴的下端部向上方弹压的弹簧。
10,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阀体的外部形成的凹部中设置着低摩擦系数材料构成的滑动构件。
11.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将前述轴的一端部直接嵌合于前述壳体顶壁部上形成的凹部中。
12.按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由备有嵌合于前述壳体顶壁上形成的凹部中的突起的轴支构件自由转动地支承前述轴的一端部。
13.按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轴支构件与前述转子上部之间压缩设置下推转子弹簧。
14.按权利要求13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阀体与阀本体间压缩设置向下方下推该阀体的下推阀体弹簧。
15.按权利要求13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阀体与阀本体间压缩设置向上方上推该阀体的上推阀体弹簧。
16.按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与前述阀体分体成形前述阴螺纹构件,并与阀体一体化。
17.按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与前述阀体分体成形前述针阀,并与阀体一体化。
18.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将其上端部设有止脱构件、中间部设有弹簧座的针阀自由滑动地设于前述阀体下端;在前述弹簧座与阀体下端面之间压缩设置弹簧。
19.按权利要求18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阀体全闭时,由前述阀体连结部的上端台阶部与前述轴承构件的平面部抵接来对前述转子止转。
20.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预先树脂成形前述阴螺纹,并以相同材料成形作为插入其的零件的前述阀体。
21.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以烧结金属形成前述的轴承构件。
22.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记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轴承构件与针阀间安装着具有初置时向下方推压前述阀体的弹簧特性的板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038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真装置
- 下一篇:制作带切缝或颗粒状吸收材料的方法和由该法形成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