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持式半喂入水稻脱粒机无效
申请号: | 00268907.3 | 申请日: | 200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668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战美喜;常建国;陈宝昌;卞瑞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战美喜 |
主分类号: | A01F7/04 | 分类号: | A01F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 式半喂入 水稻 脱粒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中用于水稻脱粒的场上作业机具。
随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水稻产量的较大幅度的提高,水稻脱粒作业机械化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农民用户对高效率、高质量、自动化程度较高、劳动强度低的脱粒机具需求迫切。当前,水稻脱粒作业使用的脱粒机型号较多,但主要分为人工喂入和自动夹持喂入两大类型。人工喂入型的水稻脱粒机作业时,需要人力操作反复翻动稻捆,并不断调整稻捆在脱粒滚筒处的喂入深度,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是其突出的不足和问题。现有的夹持式水稻脱粒机作业时,由于该类机型不能将成捆的稻禾翻转,所以夹持喂入时必须将稻捆打开后,人工平铺夹持喂入,使得喂入作业时劳动量增加,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另外,在排杂风机口处因杂余夹带的稻穗、稻粒损失也较多,造成脱粒时粮食的损失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已有各种夹持式水稻脱粒机存在的夹持输送脱粒作业时不能自动翻转稻捆和杂余夹带籽粒损失过大的不足和技术问题,设计提供一种夹持式半喂入水稻脱粒机,通过在夹持输送装置的压禾板上固装带有翻禾槽的翻禾板、在排杂风机总成的排杂口壳体内配装杂余挡板和籽粒回收栅板的结构设计,实现稻捆整捆夹持喂入并能在输送脱粒过程中及时自动翻转,达到提高其脱粒作业效率和脱净率,降低机具作业负荷和秸秆籽粒夹带损失,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该机包括传动装置、机架、夹持输送装置、行走装置、脱粒总成、排杂风机总成和清选装置,在夹持输送装置的压禾板上固装着带有翻禾槽的的翻禾板,在排杂风机总成的排杂口壳体内侧安装着由调节手柄控制的杂余挡板,以及位于杂余挡板下并与其相配合的籽粒回收栅板。
本实用新型夹持半喂入脱粒作业时,无需将整捆的稻捆解捆,即可整捆夹持喂入脱粒,在输送脱粒过程中可自动翻转稻捆,具有结构简单、作业稳定可靠、效率高、作业负荷小、籽粒夹带损失少、调整方便、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图1是夹持式半喂入水稻脱粒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向视图;
图3是夹持输送装置的压禾板、翻禾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排杂风机总成的排杂口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传动装置2.机架3.夹持输送装置4.行走装置5.脱粒总成6.排杂风机总成7.清选装置8.压禾板9.翻禾板10.翻禾槽11.压缩弹簧12.排杂口壳体13.籽粒回收栅板14.调节手柄15.杂余挡板16.输送链17.导向杆18.支承横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夹持式半喂入水稻脱粒机由传动装置1、机架2、夹持输送装置3、行走装置4、脱粒总成5、排杂风机总成6和清选装置7构成,夹持输送装置3由压禾板8、输送链16和配装在支承横梁18上的导向杆17、压缩弹簧11组成,其导向杆17与压禾板8铰接,输送链16位于压禾板8下方,在夹持输送装置3的压禾板8上固装着翻禾板9、且在翻禾板9上设有翻禾槽10、压缩弹簧11下端与压禾板8连接,将压禾板8向下挤压;在排杂风机总成6的排杂口壳体12内侧安装着由调节手柄14可活动控制其开度的杂余挡板15,以及位于杂余挡板15下方并与其相配合的籽粒回收栅板13。
脱粒作业时,人工放置在本机喂入口处的整捆水稻茎基部由夹持输送装置3夹紧,并沿着脱粒总成5轴向移动,稻穗部在脱粒总成5内经打击、梳刷、揉搓作用下进行脱粒,当稻捆移动到翻禾板9的翻禾槽10位置时,部分稻禾茎基部卡入到翻禾槽10内,在夹持输送装置3的横向移动力作用下,卡入到翻禾槽10内的部分茎基部使压禾板8产生向上运动分力,并克服压缩弹簧11压力,使压禾板8瞬间上移,同时对稻捆产生的旋转力矩迫使整捆稻捆翻转一定角度,使原位于上方的稻穗头移换到下方,便于脱粒总成5的脱粒作业,如此继续。利用调节手柄14选择杂余挡板15的适当开度,当夹带着籽粒或穗头的杂余从排杂口壳体12外排时,在杂余挡板15的阻挡下,夹带的籽粒和稻穗头下落,经籽粒回收栅板13返回脱粒机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战美喜,未经战美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89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住宅烟气先分道后集中排放的烟道
- 下一篇:压水式送水淋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