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防转前卡式千斤顶无效
申请号: | 00268548.5 | 申请日: | 200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4556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24 |
发明(设计)人: | 焦金太;焦金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金太 |
主分类号: | B66F3/24 | 分类号: | B66F3/24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033 辽宁省大连市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防转前 卡式 千斤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工程,预应力施工中的千斤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现有土建工程预应力施工中用的千斤顶由供油装置、液压张拉装置、顶压器和工具锚构成,供油装置中的内缸即穿心套和工具锚中的工具锚环螺纹固定一体,工作时,钢绞线在工具锚的夹紧下,拉伸,由于钢绞线在拉伸的过程中必然松稔,松稔就迫使工具锚环旋转,工具锚环又迫使穿心套旋转,使整个千斤顶旋转,使得张拉一次要从新疏理一次,否则无法进行下一根张拉。如果人为的控制它不旋转,可是活塞、活塞杆也是要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内部存在着,39Mpa左右的高压,通常加快密封圈的损坏,不能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人为外力控制其转动也必然造成穿心套和工具锚环之间螺纹松动,从而产生夹持不住,产生跑顶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整个千斤顶在张拉过程中旋转,工具使用寿命延长的预应力防转前卡式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供油装置、液压张拉装置、顶压器和工具锚构成,其特征是:有防转装置,防转装置的转动套与穿心套之间装推力轴承,转动套和工具锚环固定连接,工具锚环和穿心套间隙配合,工具锚环内依次为夹片、夹片顶套和夹片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合理、易于制造,使用方便。预应力工程施工是重点推广项目,而在预应力施工中千斤顶是必备设备。应用该千斤顶张拉端预留量为:200~250mm,而老式千斤顶留量为:800~850mm,这样张拉一根钢绞线可节约0.6米的钢绞线,比老式千斤顶利润大约增加30%。工程中不用疏理,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设备性能稳定、可靠、减少维修、维护的次数,使维修成本也大大降低。科技含量高,可对不同型号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适合于目前土建工程发展的需求,是更新换代产品。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千斤顶由供油装置、液压张拉装置、顶压器和工具锚构成,供油装置的A、B两油咀5、13与外缸体10相连;液压张拉装置是外缸体10和穿心套4之间装张拉活塞8及活塞杆9,活塞杆上装耐磨套7及密封圈6;活塞杆与顶压器的壳体16固定一体,顶压器壳体内为顶压弹簧17、顶压套18和固定螺母19;工具锚由工具锚环15、夹片14、夹片顶套11和夹片弹簧12构成;防转装置的转动套1与穿心套4之间装推力轴承3,端头档板2定位,转动套和工具锚环15固定连接,工具锚环15和穿心套4间隙配合,工具锚环15内依次为夹片14、夹片顶套11和夹片弹簧12。采用普通机加工技术就可生产。工作时,当A油咀供油时,活塞杆向右移动,在移动距离大约10mm时,夹片在夹片弹簧的作用下,夹持住钢绞线,当活塞杆继续向右移动到所需的力时,而此时由于活塞杆的移动相对千斤顶整体向左移动,钢绞线自身有左右稔向,此时在活塞杆的作用下,工具锚及防转装置开始转动,而其它装置不转。在完成一个张拉程序后,B油咀开始供油,A油咀回油,活塞杆向左移动,移到原位时顶压器壳体松卡环推夹片向左移动,松卡完成一个工作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金太,未经焦金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8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