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踝骨折复位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00267962.0 | 申请日: | 200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552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秀才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环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548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踝骨 复位 固定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内踝骨折复位固定器。
目前,还没有内踝骨折专用的复位固定器械,都以通用的撕脱骨折、弧形锥状逐渐变粗无限量的复位器或巾钳子。临床运用中因弧形大两锥尖进入松质骨内,两弧形悬空无依托,不能与骨皮质、骨表面接触,在复位固定骨块时稍用力的同时,锥尖、锥体没有限制地深入骨内引起骨块、骨片胀开碎裂,给骨折固定带来极大困难,最终因骨块碎裂不能达到解剖对位,使关节面不平,愈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的内踝骨折复位固定器,能够解决固定器锥尖无限地进入滑块和无依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钳形的左、右两臂构成,两者中部用转轴连接,左臂的前端是左直小弧弯钩,右臂前端是右弧形弯钩,两个弯钩的顶端为棱形锥尖并相对,在左右臂的末端是手握环,中段为直臂,在临近手握环的左右直臂相对的位置各连接一个一面有齿状的挡卡,齿面相对。
所述棱形锥尖长度为15mm。
所述的挡卡的齿面为锯齿状条,其方向与臂平行,构成锯齿的一面与挡卡平面为锐角,另一面近于直角,锯齿的直角一侧面向与其连接的直臂。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待棱形锥尖进入松质骨内,被挡卡稳固在有限的深度,左直小弧形和右弧形牢牢的与内踝骨块皮质骨表及近端骨皮质表面贴敷、稳固、不悬空,骨折近端与内踝块远端固定不移,又不能胀裂,行使内固定物顺利成功,保障治疗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臂示意图。(其中a图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臂示意图。(其中a图为主视图,b为左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钳形的左右臂构成,在靠近前端的直臂1上,是转轴5,末端是手握环2,左臂7的前端是左直小弧形弯钩3,其端部是棱形锥尖;右臂8的前端是右弧形弯钩4,其端部也是棱形锥尖。在左、右直臂1临近手握环2的位置各有相对的挡卡6。
图2示出的是左臂的示意图。并示出了挡卡6的A向视图,从图中可看出挡卡面向右臂挡卡的面上有与直臂1平行方向的齿条,齿尖朝向挡卡6所连接的直臂1。
图3是右臂的示意图,在挡卡6的背面有与左臂的挡卡6相同的齿条面,齿尖也朝向所连接的直臂1。当左、右臂靠拢时,两个挡卡6的齿条相对,相互滑过其锯齿的斜面,由于齿条的作用,左、右两臂只能是分级地靠近,每级也就是挡卡上的一个齿距,这样就可以有节制地夹紧,可以控制夹紧的程度,而一旦夹紧到合适的程度,两挡卡上齿条的垂直面相互卡在一起而不会松脱。
在图3(a)中还示出了棱形锥尖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秀才,未经刘秀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79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挡肩加强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
- 下一篇:带过滤网的喷漆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