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0267180.8 | 申请日: | 2000-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4587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 发明(设计)人: | 竞亿·黄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结合有互锁装置,便于与电脑机壳面板快速结合或拆卸的电连接器装置。
安装于电子装置面板(例如电脑机壳)上的连接器装置在实际应用比较常见。目前一种比较典型现有结构在美国专利第4,820,180、4,988,308、5,017,151、5,049,092、5,249,982、5,514,000、5,525,074、5,575,673、5,632,648、5,766,041、5,895,289、5,931,688及re34,430号等案中均有揭示。这种现有技术是利用一爪形或密封紧固结构使连接器依附于面板上。大部分的密封紧固结构又插入相应的连接器与面板之间。此外,连接器与面板上还形成有一些互补结构。但其组件众多且构造各不相同,使其制造与组装过程复杂而不利于量产。并且,该种连接器基本上缺乏有效、方便的解除结构以将其从面板上拆下。所以该种紧固结构,例如爪状结构在连接器从面板上脱扣过程中容易产生永久变形或损害。
另一种现有结构如美国专利第4,678,259、5,228,865、5,254,010、5,709,569、5,733,142、5,772,471、5,924,877及Des415,106号等案所揭示。这种现有的连接器是直接采用一螺固装置将连接器与面板安装在一起以增强保持力,然在这项操作过程中需要手动对齐,不便操作且成本较高。
此类连接器的再一种现有结构可参阅美国专利第5,766,035号,其设有两个凸出部以在连接器与面板接合前将它们对齐。然而其相应的对接连接器必须特别地由两颗螺钉来结合。与该附加螺钉的标准不匹配的连接器显然不适于与该第三种类型的连接器结合。此外,螺钉还可能在运送过程中遗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有效地与一面板稳固接合同时又便于拆卸解除的电连接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连接器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面板的电脑机壳及组装在该面板上的连接器,此面板设置有一开口,一对固持折片从该开口边缘延伸出来。组装在面板上的连接器设有绝缘壳体,其具有与上述开口对齐的接合部,该绝缘壳体还包括一前缘部,当连接器组装至面板上时该前缘部与上述固持折片相接合。设置在连接器与面板之间的互锁装置包括从绝缘壳体朝向面板延伸的锁紧臂,同时在固持折片上设置有缺口以与锁紧臂的自由端相接合。该固持折片沿平行于该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而其间所形成的缝隙可稳固地收纳上述绝缘壳体的前缘部。上述固持折片也可从开口边缘向后延伸,并延伸通过设置在绝缘壳体前缘上的槽道。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器能够快速便捷地与面板稳固结合,同时也能够方便、迅速地从面板上拆卸解除。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装置中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装置中的线缆连接器金属壳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装置中的线缆连接器连接至面板之前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装置中的线缆连接器连接至面板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装置中的线缆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线缆连接器连接至面板之前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反向视图。
图9是图6所示线缆连接器连接至面板的立体图。
请参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装置包括一计算机机壳面板30及组装在该面板30上的线缆连接器,其中线缆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10及与其相连的线缆20。该连接器10包括一绝缘壳体11,其设置有一收容空间11a。绝缘壳体11还设有一横向延伸的前缘12。一金属壳13组装在绝缘壳体11内。该金属壳13具有被固定地夹紧至前缘12的槽口12a处的保持折片13a。该金属壳13与连接至线缆20导线的端子块14相互组装为一体,一阻挡部12b从前缘12向后延伸(如图3所示)。
一对锁紧臂15由绝缘壳体11从后向前延伸,每一锁紧臂15均设有形成于其自由端上的锁固凸块15a。
电脑机壳面板30上设有一开口31,一对固持折片32以一偏移且平行于面板30的方式从该面板30延伸,因此,在该对固持折片32与面板30之间形成一缝隙33。此外,在每一固持折片32的自由端32a设有一缺口34。
当线缆连接器1与面板30处于锁紧状态时,其收容有端子块14的收容空间11a对准开口31。这样,对接连接器(图未示)可通过此开口31而与连接器10相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71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