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鼓泡式氧合器无效
申请号: | 00266653.7 | 申请日: | 2000-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539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武衡;张戎;向欣方;曹常在;董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1/14 | 分类号: | A61M1/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第二轻工业局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庆茹 |
地址: | 30011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泡式氧合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所用的暂时替代人工肺脏功能的一次性医疗器械。
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鼓泡式氧合器,是由氧合室、热交换室和具有消泡层和过滤层的贮血茼组成,其氧合室和热交换室一般都是采用外连式结构连接在贮血茼一侧的上部或下部,这种结构形式比较分散、体积大,在运输和使用中往往带来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氧合变温一体化,增加氧合路径长度,氧合性能稳定、氧合效率高,变温效果好,使用方便的一种鼓泡式氧合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鼓泡式氧合器,包括氧合室,热交换室和具有消泡层和过滤层的贮血茼,氧合室下部配置有可与静脉管连接的静脉血入口及氧气进口,氧合室采用中心进血套茼式结构,由中心柱、内茼、外茼和溢流茼组成,热交换器设置在氧合室的内茼与外茼之间形成的氧合路径中,贮血茼内氧合室的上端有一透明观察窗。热交换器为环形螺旋波纹管,并采用不锈钢材料。消泡层是由两层不同孔径的海绵组成。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氧气入口 (2)进出水口 (3)静脉血入口(4)注液口
(5)透明观察窗 (6)热交换器 (7)贮血茼 (8)排气口
(9)氧合室 (10)发泡板 (11)中心柱 (12)内茼
(13)外茼 (14)溢流茼 (15)消泡层 (16)过滤层
(17)支撑架 (18)动脉出口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包括氧合室(9)、热交换器(6)和具有消泡层及过滤层的贮血茼(7)。贮血茼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中心进血套茼式结构的氧合室(9)、氧合室由中心柱(11)、内茼(12)、外茼(13)和溢流茼(14)组成,形成连续迂回的氧合路径。氧合室最外层的溢液筒固定连接在贮血茼下部,并与内茼连接为一整体,贮血茼的上端设置一透明观察窗(5),便于观察血流情况,氧合室外茼的上端与透明观察窗插接固定,氧合室中间的中心柱(11)与透明观察窗嵌固连接。在氧合室的内茼与外茼之间设置采用不锈钢材料的环形螺旋波纹管的热交换器(6)。氧合室下部配置有可与静脉管连接的静脉血入口(3)、氧气入口(1)和进出水口(2),氧气入口设于发泡板(10)的下部。贮血茼内通过支撑架(17)固定消泡层(15)和过滤层(16),消泡层是由两层不同孔径的海绵构成。在贮血茼下端过滤层外设有动脉出口(11),贮血筒顶部设有排气口(8)和注液口(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者的静脉血由导管连接静脉血入口进入氧合室,经发泡进行氧合,由于采用中心进血套茼式结构的氧合室,血流经过连续迂回的氧合路径,增加了氧合路径的长度,提高了氧合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设置在氧合室的内茼与外茼之间形成的氧合路径中,血流在环形螺旋变温管的作用下,通过分流、汇合不断交替的流动,产生血膜变更效应,提高了氧合效果。环形螺旋波纹管的热交换器不但与血液的接触面积大,而且变温区正置减压区。血流速度低,大大提高了血流的变温效果。贮血茼中的氧合血经双层不同孔径的海绵层消泡,充分保证消泡效果,再经过滤层(16)后进入贮血茼(7)由动脉出口(18)导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将氧合、变温一体化,增加了氧合路径的长度,氧合性能稳定、充分,氧合效率高、变温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未经天津市塑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6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