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无效
申请号: | 00266527.1 | 申请日: | 2000-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549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丹尼斯·B·琼斯;安祖·郑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入 记忆 模块 组合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记忆模块组合,特别是一种记忆模块能轻易插入相应连接器而无需在其间施以初始之压入力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
工作站及服务器广泛应用于办公区域中。为了克服恶劣之环境,安装在工作站及服务器内的电子设备及组件均必须经受严格测试,如典型的振动测试。
与记忆模块一起使用的连接器一般指双列直插式记忆模块连接器(DualIn-Line Memory Module,DIMM)。双列直插式记忆模块连接器一般包括纵长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沿纵向设有长形槽。若干端子安排在该长形槽内以电性连接记忆模块。绝缘本体进一步设有一对塔部,且每一塔部枢转组合有顶出装置。该塔部进一步设有导引槽以使记忆模块可轻易插入长形槽内。但是,为了轻易将记忆模块插入长形槽内,该导引槽系设置成能使插入过程顺利的形状。结果,记忆模块仅仅通过端子接触端加以固持,在振动情形之下,接触端与记忆模块导电轨迹之间的连接将受到负面的影响。在高速信号传输中这种情况变得更坏。
美国专利第5,364,282、5,429,523、5,603,625、5,775,925及5,928,015号提出了一系列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不同方法。改进之处在于枢接在塔部的顶出装置设有一对侧板,由此在其之间形成一槽。记忆模块的边缘可收容至该槽内,由此部分固持了额外的记忆模块部分从而克服振动。在现阶段它似乎解决了前述问题。但是,由于信号传输速度越来越快,这些设计不再能长时间满足工作站及服务器的要求。
此外,连接器是通过凸柱及插孔的配置将顶出装置枢转组合至塔部上。由于顶出装置及塔部均由塑料材料制成,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将不可避免的磨损。逐渐地,通过顶出装置施加的固持力将不再足以稳固固持记忆模块。
撇开记忆模块必须稳固固持在连接器内的要求不谈,另一问体是沿记忆模块边缘排列设置的导电轨迹。导电轨迹系电镀至树脂片上的铜箔。当记忆模块插入连接器内时,连接器接触端将施加摩擦接触力给铜箔。如果记忆模块的插入过程未仔细进行,铜箔可能轻易被剥除。所以,这是另一应予以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忆模块能轻易插入相应连接器内且两者间无需初始的接触力的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增效型记忆模块组合包括有记忆模块,该记忆模块包括其一边缘处配置有若干导电轨迹的基板。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且其设有沿绝缘本体纵向延伸的记忆模块收容槽。绝缘本体进一步设有具若干第一端子组合于其中的若干端子容室。每一端子包括延伸至长形收容槽内的第一端以电性接触导电轨迹。一种零插入力装置安排在记忆模块与连接器之间,其包括一对位于绝缘本体内并与端子容室相通连的致动器收容槽,及连接在记忆模块上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一对延伸至致动器收容槽内的致动板,由此当记忆模块完全插入时能推动端子电性接触导电轨迹。致动器收容槽的壁包括从其延伸而出的伸出部,同时致动板上包括与致动器收容槽的伸出部相应且呈悬设状的凸块部。当致动器定位于第二位置时,致动板的凸块部将滑过伸出部之上。顶出装置结合在绝缘本体内并配合将记忆模块从连接器分离出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记忆模块能轻易插入相应连接器内且两者间无需初始的接触力,从而保证记忆模块上的导电轨迹不易磨损,以达到良好的电讯传输效果及延长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在记忆模块插入连接器前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在记忆模块位于第一位置时记忆模块边缘的导电轨迹恰接触到位于连接器内的端子情形下的剖视图。
图6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显示致动器致动板的凸块部抵邻在位于致动器收容槽壁内的伸出部情形的剖视图。
图7零插入力记忆模块组合显示当端子被推向导电轨迹时凸块部滑过伸出部上方的示意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6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倒油烟器
- 下一篇:灶具自动控制点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