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盘防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65044.4 | 申请日: | 200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586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07 |
发明(设计)人: | 郑育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3/08 | 分类号: | G11B33/08;G06F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丁惠敏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科学工***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盘 防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盘防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於笔记型电脑的软盘防震装置。
近年来,随着信息电脑工业的快速发展,电脑与生活更加结合,体积小而轻薄的电脑已进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中。软盘驱动器(简称软驱)在个人电脑系统中,除了提供信息的储存和读取作用外,有时也做为操作系统开机时使用。
因为软驱的读写头需要精密的定位,以准确地读取软盘上的信息,因此使用者应尽量避免撞击软驱而使软驱震动,以免造成读写头的定位失准。现常用的软驱装在电脑内部的方式如图1所示,壳体11设置在未图示的电脑内部,软驱12是由多个螺丝13而固定於壳体11内部,其中螺丝13由外部穿过壳体11上的贯穿孔111而与软驱12的螺孔121结合。
然而,由於常用软驱12是直接安装於壳体11上,因此即使使用者并非直接撞击到软驱12,而是撞击到壳体11的其他部位,震动也会很容易地传导至软驱12,而对其内的读取头的定位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软盘防震装置,其可减少从外界经由壳体传至软驱的震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软盘防震装置,适用於一电脑,其包括:设置於电脑内部的壳体,具有多个第一凹陷部;分别设置於第一凹陷部的多个缓冲件,其分别具有贯穿孔;分别穿过贯穿孔的多个连接件;以及通过已穿过贯穿孔的连接件设置壳体内部的软驱,其与缓冲件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缓冲件分别设有与第一凹陷部卡合的第二凹陷部,且缓冲件由弹性材料制成,而弹性材料可为橡胶。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与壳体结合的上盖,且连接件可为螺丝。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软盘防震装置的实施例如下。
图1为通常软驱安装於壳体上的概略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盘防震装置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盘防震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缓冲件已设置於壳体上;
图3为软驱、缓冲件、螺丝组合时的相对位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盘防震装置组合後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软盘防震装置20如图2a、2b、3和4所示,由一壳体21、一软驱22、多个连接件23、多个缓冲件24和一上盖25所构成。
壳体21设有多个第一凹陷部211,软驱22设有多个螺孔221,每一缓冲件24则分别具有一第二凹陷部241和一贯穿孔242。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软盘防震装置20的组合方式。
首先将缓冲件24的第二凹陷部241与壳体21的第一凹陷部211卡合,以将缓冲件24设置於壳体21上,如图2b所示。其次,将软驱22放入壳体21内部,且将连接件23、缓冲件24的贯穿孔242、软驱22的螺孔221间的相对位置,摆设如图3所示,接着将连接件23穿过缓冲件24的贯穿孔242而与软驱22的螺孔221螺合,以将软驱22以与缓冲件24抵接的方式设置於壳体21上;最後,将上盖25与壳体21结合,如第4图所示。
由於软驱22设置於壳体21的方式与常用的两者直接接触方式不同,而是通过缓冲件24介於两者之间,以此可抑制从外界经由壳体传至软驱的震动,进而确实防止软驱受到外界震动的影响。
缓冲件24最好由如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
连接件23可为螺丝。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但是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更动与润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本专利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5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式电动水龙头联接座
- 下一篇:组合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