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态广告路牌组无效
申请号: | 00264341.3 | 申请日: | 200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4737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海 |
主分类号: | G09F19/12 | 分类号: | G09F1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广告 路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告路牌。
静态广告路牌能够起到很好的广告宣传作用,但如果被放置在隧道、涵洞,看此广告的人一般就是车上移动速度快的乘客,乘客在运动的车上只能看到各个画面的交替移动产生拖动痕迹,画面图案的虚影会使乘员眼前产生一片混乱不堪、眼花缭乱的景象,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急需。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采用光隔断的方法,能使快速移动的乘客看到画面是逐幅叠加,再还原成动态画面,具有动态效果的广告路牌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具有动态效果的广告路牌组,它由多个横向排列的静止画面体组成,每个静止画面体包括一个灯箱体,其正面安装有广告画面,画面前罩有遮光栏。
本实用新型由多个被分解定格制作的静止画面横向排列,并且画面前罩有遮光叶片,产生光隔断,这样快速移动的乘员可以看到具有动态效果的广告,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图1为实用新型正面视图;
图2为图1的A-A部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如图,具有动态效果的广告路牌组,由多个横向排列的静止画面体组成,每个静止画面包括一个灯箱体2,其正面安装有广告画面,画面前罩有遮光栏,遮光栏通过连接螺栓与灯箱体2固连,遮光栏叶片4可以横向设置,也可以竖向设置。
遮光栏的制作采用整体铸压成型、材料以阻燃、反光率低既可。路牌灯箱制作方法与普通路牌灯箱的制作方法一致,如图2所示,灯箱内安装有灯5。
遮光栏与路牌灯箱的外尺寸,及遮光叶片的均布间距,单个叶片的纵向宽度是根据具体广告位环境条件来设定,比如,在隧道内乘员与画面距离在1.5米-2米,车速在50公里-80公里时,所适用的路牌灯箱画面与遮光栏外尺寸应是500毫米×400毫米,遮光叶片均布间距为9毫米,单个叶片纵向宽度为80毫米。以上述尺寸计算,乘员与画面距离1.5米-2米时,乘员在画面上的有效视区宽度为180毫米,180毫米的有效视区与乘员的夹角为6.4度,如果加大叶片间距或减少叶片纵向宽度则夹角便大,有效视区也变大,这使画面留在乘员视线内时间过长,就会产生拖动痕迹和虚影而影响画面效果。如果具体广告位车速超过80公里以上,则画面与遮光栏可以适当加大,遮光叶片的间距也可以适当加大,或遮光叶片的纵向宽度减小。画面与乘员间距超过2米,则要加宽遮光叶片的纵向宽度以减少有效视区与乘员夹角。
遮光栏的工作原理是把一幅画面分成清晰有效视区和遮挡区,当遮光叶片与乘员视线瞬间成一线,垂直时所能清晰可见画面部分为“有效视区”其它区域画面部分则因乘员与遮光叶片角度过大而被有效遮挡成为“遮挡区”。这样做是为了让乘员视线内有效视区的画面内容呈现在乘员视线内后一瞬间,因乘员的视点快速移动,乘员视线与遮光叶片的角度也快速变化,有效视区瞬间位移成遮档区。遮光叶片就象过滤器,滤掉了画面图案的拖动痕迹和虚影,这样每幅单个画面不是整幅呈现在乘员视线内,而呈竖条状区域拼接呈现在乘员视线内,这并不影响把若干单个静止画面逐幅叠加,再还原成动态画面的目的和整体效果。以500毫米×400毫米的画面,车速60公里左右为例,500毫米的画面拼接过程所用的时间是1/33秒,这样短暂的时间里,根据视觉记忆原理,在乘员视线中瞬间呈现的是整幅画面,而感觉不到它的拼接过程的。因此实际安装时,每幅单个静止画面应有一个有效视区宽度的间隔,避免画面与画面的衔接部分也呈现在乘员视线内,而影响每幅画面叠加时的视觉效果。
动态广告路牌组是更适合用于隧道、涵洞的户外广告方式,因为隧道、涵洞内没有自然光,自然光是无法控制的,而遮光栏的光隔断方式必须以人造光为光源的内照明方式才能起作用。因此在露天路边,只有夜晚才发挥效果。隧道、涵洞内人流集中而且相对狭窄,乘员与画面近,没有超出折光叶片所能作出调节的调节范围。因为乘员与画面越远所设定的叶片间距离越小或叶片的纵向宽度越大,以减少有效视区与乘员视线的夹角。如果过远则超出叶片所能调节的范围,遮光栏就不起作用。
所以,动态广告路牌组是更适用于隧道、涵洞的一种广告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海,未经王建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43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面材之结构及利用该面材制造之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