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制垃圾焚烧二恶英和重金属产生与扩散的设备无效
申请号: | 00263126.1 | 申请日: | 200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4693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2 |
发明(设计)人: | 廖洪强;姚强;项光明;程荫桐;岳勇;张金成;刘惠永;郑跃红;陆华良;张贞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 | 分类号: | F23G5/02;F23G7/06;F23J15/00;B01D53/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垃圾 焚烧 二恶英 重金属 产生 扩散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控制垃圾焚烧二恶英和重金属产生与扩散的设备。
城市生活垃圾是人类活动的伴随产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日益增长。日益增加的城市生活垃圾严重污染人类生活环境。如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容化和资源化的“三化”处理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中,垃圾焚烧由于处理垃圾的无害化彻底,减容化程度深以及可能源化利用等优点而成为当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但是,垃圾焚烧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特别是产生的二恶英和重金属类剧毒物质可以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如何有效控制垃圾焚烧二恶英和重金属类物质的产生与扩散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解决垃圾焚烧二恶英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垃圾焚烧技术能否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目前的状况是,国内外学者对垃圾焚烧产生二恶英和重金属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和重金属的来源、二恶英的形成机理以及可能的一些控制措施等,并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是由炭、氢、氧、氯元素组成,其中形成二恶英的有害元素是氯;垃圾焚烧二恶英有三种来源,即从燃前原生垃圾中来,从不良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恶英前驱体,从燃烧后续烟气冷却过程中由前驱体与飞灰和由炭与氯气催化合成,其主要催化剂为铁、铜、镍等金属,而且后续催化合成二恶英的速率最大;煤中硫、氮等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氧化物有利于抑制二恶英生成。主要参考文献:Tuppurainen,K.,Halonen,I.,Ruokojarvi,P.,Tarhanen,J.And Ruuskanen,J.Chemosphere,Vol.36,No.7,pp.1493-1511,1998。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原生垃圾中的电池,电池中的重金属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细小的金属氧化物和金属单质,这些细小的金属类物质难于用常规的湿法脱除,但它们容易被多孔介质所吸附。虽然有关垃圾焚烧二恶英和重金属生成与控制机理研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垃圾焚烧二恶英和重金属控制技术中还有较大距离。随着垃圾焚烧技术的日益推广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发展垃圾焚烧二次污染高效控制技术,尤其是二恶英和重金属的控制技术,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现有技术中,国内还未有专门的垃圾焚烧二恶英和重金属控制专利技术,国外的有关垃圾焚烧二恶英和重金属控制专利技术,大都只强调对垃圾焚烧系统的炉后二恶英和重金属生成控制及尾部烟气中二恶英和重金属扩散净化,没有考虑全面防止垃圾焚烧二恶英和重金属生成。如美国专利US5968467提出在炉后温度大于400℃的烟气中喷射吸附剂和覆盖剂来抑制二恶英的炉后生成。该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炉后二恶英的生成,但其吸附剂和覆盖剂制作成本较大,而且在炉后喷射过程中对金属管材磨损严重,更重要的是该专利技术未能全面控制二恶英生成和扩散;又如美国专利US5607654采用在垃圾焚烧炉后设置多级净化方法来控制二恶英的扩散,该技术首先采用喷雾干燥法,利用碱性细颗粒吸收尾气中的酸性物质和少量二恶英,然后利用布袋除尘或电除尘器实现气固分离,除尘后的气体进入一湿法洗气装置进一步控制二恶英和重金属的扩散。该技术虽能有效控制二恶英和重金属的扩散,但整个系统十分复杂,投资和运行费用很大。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全面控制垃圾焚烧二恶英和重金属产生与扩散的设备。该设备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和运行成本低。
为了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控制垃圾焚烧二恶英和重金属产生与扩散的设备,它包括存放原生垃圾的垃圾库、去除聚氯乙烯硬塑料和铁、铜、电池等金属的炉前垃圾预处理装置,防止二恶英炉内生成的垃圾焚烧装置,控制二恶英和重金属扩散的垃圾焚烧尾气净化装置及引风机和烟囱。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垃圾库中设有抓斗可将垃圾送置垃圾预处理装置,垃圾预处理装置与垃圾焚烧装置连接使处理后的垃圾在垃圾焚烧装置中进燃烧。垃圾焚烧装置与垃圾焚烧尾气净化装置连接使燃烧后的烟气送到垃圾焚烧尾气净化装置中净化,净化后的气体通过引风机经烟囱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31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