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无刷直流力矩电机无效
申请号: | 00261864.8 | 申请日: | 200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4549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毛国华;周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国华;周忠华 |
主分类号: | H02K29/00 | 分类号: | H02K29/00;H02K5/04;H02K1/27;H02K1/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7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直流 力矩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力矩电机,属于供电系统设备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无刷直流电机通常是采用磁钢贴在转子壳体内,主轴压入定子,定子绕组嵌入定子矽钢片内,由轴承支承主轴,转子壳体上安装端盖。定子矽钢片较为普遍的是采用三相跨槽结构(48槽或36槽),由电子换向驱动。其不足之处是:1、起动电流大;2、电磁外泄严重;3、能量转换效率低约在75%左右,如要增大电机容量十分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起动电流小,输出力矩大,永磁磁场利用率高,能量转换效率高的永磁无刷直流力矩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其采用磁钢体2平铺粘贴在转子壳体1内,主轴5压入定子矽钢片6,定子绕组7嵌入定子矽钢片6内,由轴承4支承,转子壳体1上安装端盖3。其特征是壳体1表面沿径向均等制有槽口;磁钢体2两端装有导磁环;定子矽钢片6制为大小极式结构,大极等于N减C,小极C各为2对称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子壳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矽钢片结构图: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磁钢体2采用钕铁硼或钐钴材料制作。转子壳体1采用铝合金或软磁材料制作。磁钢体2为薄壁,长方形缸瓦体。转子壳体1铁心表面沿径向均等开设窄小槽口。磁钢体2两端装有金属导磁环,磁钢体2排列为一正一反交替平铺粘贴在转子壳体1内园凹槽内。主轴5压入定子的矽钢片6,定子绕组7嵌入定子矽钢片6的铁心槽内,引出线8从轴的中心孔穿出,轴承4安装在轴承座3内支承主轴5,然后将上述成形的内定子装入转子壳体1,转子壳体1上安装端盖3。在定子、转子之间留有气隙9。定子矽钢片6上制有定子铁芯槽,定子矽钢片6设计为大小极式结构,设定子总极数为N,如电磁设计为单相或两相结构,大极数为N减C,且能被4整除,侧小极C各为2对称分布,根据这设计方案可设计成多相式绕组结构的电机。绕组采用整矩叠层式,极柜,跨距均为一,一极为正绕,一极为反绕,一线绕成,二极互换为换向,这样磁通集中,利用率大大提高。在每相绕组首尾加一个小极,称之起动加力极,起到起动加力作用。所有小极的极性必须与邻近主极相反。
本实用新型控制器是根据电机的结构,采用电子换向,由脉冲分配器送出驱动脉冲,给由功率器件组成的功率转换电路去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适合机械化生产,成本较低;2、定子矽钢片采用大小极式结构,可帮助电机迅速起动消除死角,并有足够的起动扭矩;大大降低起动电流(起动电流略大于工作电流),运转时增大工作力矩,电流仅为它们的50%;3、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4、永磁磁场利用率高,能量转换效率可达80%以上;运用该项技术能制造各种适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航空、航天、防爆及危险品作业场所,地下采矿领域所需要的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国华;周忠华,未经毛国华;周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18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