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动能微损耗的储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61526.6 | 申请日: | 200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4806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沂清;李娟;李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沂清 |
主分类号: | F16H37/00 | 分类号: | F16H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动能 损耗 储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发新能源领域,所涉及的是一种机械动能微损耗的储存装置,具体说是风力能源的有效利用。
在自然界中一种能量形式转变成另一种能量形式是似空见惯的事情,但在能量形式的转换过程中,总不是等量转换,或多或少的转换成不希望的第三种能量形式,例如在机械动能转换成电能时,总有一部分机械动能因为磨擦转变成有害的热能散发掉,把一种能量形式长时间保存起来而不发生减少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机械动能的储存。但是在现有技术下可以做到在保存过程中其损耗很微小。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就是怎样把机械动能较长时间储存起来损耗很微小,在自然界中能量有各种表现形式,势能、动能、电能、光能、化学能、原子能等等,若想使机械动能较长时间储存起来损耗很微小,在需要时使用或在需要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时使用,对充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有莫大的好处,例如自然界的风能时多时少,在风能多时通过风车把风能转换成机械动能形式,输入到机械动能储存装置中,微损耗较长时间的储存起来,等待需要时再输出来应用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何况风能又是一种清洁不污染环境低成本取之不尽的绿色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制造一种装置,把机械动能长时间的储存起来而且损耗很小,等需要时输出来应用。
这种机械动能微损耗储存装置,首先解决的是磨擦生热难题,有重量的运动物体与其他物体相接触,总会产生磨擦生热效应,要求不产生磨擦生热效应,只有使运动物体对被接触的物体的正压力为零,即运动物体“失重”;而且运动物体也不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即没有能量交换。应用“磁悬浮轴承”可以使转动的物体“失重”,(见本人专利“磁悬浮轴承”专利号ZL98204731.2);把整个储能运动系统放到密封容器中,抽成真空可满足上述不与周围物体碰撞的条件;我们设想在真空密封容器中一条轴上等距离放置三个金属轮子(下称惯性轮)并被悬浮起来,再采用不接触方式的“磁耦合”输入方法,输入机械动能使其高速转动起来,而储存一定的机械动能;而将来使用机械动能时也采用不接触的“磁耦合”输出办法。在该装置中还对称的加上了两个自润滑真空机械轴承,在此仅起定位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机械动能直接储存,长时间机械动能储存损耗甚微,而输出来仍是机械动能;其装置结构简单,不易发生故障,长寿命。
本实用新型效益是明显的:例如储存风力能源,当风大时把风能变为机械动能储存起来,等风仃了之后输出来应用。
附图说明:
图1:实用新型原理示意图。
图2:磁悬浮永磁体外半圆环。
图3:磁悬浮永磁体内圆环。
图4:本实用新型示意全图。
下面介绍各图中组元名称:
在图1中:1、惯性轮,2、自润滑真空机械轴承3、磁悬浮永磁体外半圆环,4、磁悬浮永磁体内圆环,5、惯性轮,6、磁悬浮永磁体外半圆环,7、惯性轮轴,8、自润滑真空机械轴承,9、磁悬浮永磁体内圆环,10、无磁不锈钢外壳,11、惯性轮。
图2是图1中磁悬浮永磁体外半圆环3的外形图。
图3是图1中磁悬浮永磁体内圆环4的外形图。
图4,其中:12、长方形永磁体,13、长方形永磁体,14、动能输入轮,15、输入轮轴,16、长方形永磁体,17、长方形永磁体,18、输出动能接收轮。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1中的1、5、11是用金属制造的同等重量薄圆柱体,称为惯性轮,用轴7等距离联接在一起,在三个惯性轮之间的轴7上对称的放置了磁悬浮永磁体圆环4及9;在4及9圆环的下部放置了磁悬浮永磁体外半圆环3及6;4及9的外表面与3及6的内表面磁极性相同,因为磁极性相斥将轴7上的三个惯性轮子1、5、11悬浮起来,两环之间有0.1厘米悬浮缝隙,为节约永磁材料,外半圆环3和6取160度,惯性轮及惯性轮轴的材料采用无磁钢;为了整个悬浮系统的稳定性,在惯性轮1及11内侧的轴7上,在对称的位置上安装了两组2及8自润滑真空机械轴承,此两组自润滑真空轴承仅起惯性轮系统位置固定作用,理论上不承受惯性轮的重量。为将来调测方便,在自润滑真空机械轴承的底部安装压力传感器,自润滑轴承的上下位置可以微调,因为设计和计算总是难免有误差的(传感器和上下位置微调装置在图上未画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沂清,未经李沂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1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