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00261314.X | 申请日: | 200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4542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新;柳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济电机厂 |
主分类号: | B61L1/02 | 分类号: | B61L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翎 |
地址: | 0445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铁路机车电传动、城市轻轨、地铁电动车组等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接触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接触器中的电空接触器与电磁接触器的结构截然不同,实际使用时,仅仅变动驱动器部分无法实现电空接触器与电磁接触器之间的互相转换;2、目前大功率的交直流两用接触器技术尚不成熟;3、电空接触器驱动装置中风缸的密封件皮碗,其结构和材质存在缺陷,会导致电器低压风动作不灵活,机械寿命低;4、现有直流接触器的吹弧线圈大都串联在主电路中,均由大截面的铜母线绕制,不仅耗铜多,耗能大,而且不利于熄灭小电流电弧;5、现有接触器中辅助触头的开闭一般是通过更改凸轮的形状来实现的,辅助触头常开常闭的改变及常开常闭排列顺序的改变必须通过凸轮形状的改变来实现,非常不便;6、灭弧罩为接触器的关键部件,现有接触器灭弧罩无法达到既安装可靠又拆装方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接触器,它能方便地实现电空接触器与电磁接触器之间的互相转换,并能实现交直流两用,提高灭弧能力,降低材耗和能耗,还能方便地实现辅助触头的常开常闭及常开常闭的排列顺序,提高常开常闭的灵活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接触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驱动部分和主触头,主触头分为动触头和静触头,相对应于主触头并联设有一对吹弧线圈,吹弧线圈设于灭弧罩中,吹弧线圈的铁芯采用硅钢片绕制成圆柱状,吹弧线圈在分断电弧时与主触头并联,灭弧罩采用金属离子栅灭弧结构,支架上设有辅助触头,通过凸轮控制辅助触头开闭。
上述驱动部分可以是气缸电空阀。
上述驱动部分可以是电磁铁。
上述灭弧罩上部可设有栅片,下端设有吹弧线圈,在栅片和吹弧线圈之间设有引弧角和极板。
上述气缸电空阀中的皮碗可以是气囊式皮碗。
上述灭弧罩可在工作位置一端被弹性金属片卡位,另一端被止位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卡死,止位块上设有拨动片和相应的手柄。
上述凸轮可采用正向安装。
上述凸轮可采用反向安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空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电磁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吹弧线圈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灭弧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向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吹弧线圈与主触头的连接关系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吹弧线圈与主触头的连接关系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轮正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轮反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灭弧罩处于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灭弧罩拆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空接触器活塞皮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灭弧罩,2-主触头,3-辅助触头,4-外壳骨架,5-气缸电空阀,6-电磁铁,7-铁芯,8-外绝缘套,9-内绝缘套,10-栅片,11-引弧角,12-极板,13-吹弧线圈,14-动触头,15-静触头,16-导电铜排,17-电弧,18-凸轮,19-转轴,20-拉杆,21-支架,22-手柄,23-拨动片,24-弹簧,25-弹性金属片,26-气缸,27-活塞,28-活塞套圈,29-皮碗,3-活塞杆,31-气囊进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济电机厂,未经永济电机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13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板车的刹车线伸缩结构
- 下一篇:封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