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00261159.7 | 申请日: | 200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4549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池国华;郭洲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H01R1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是一种线缆的信号端子可以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进行稳固电连接且组装方便的线缆连接器。
以线缆在不同电子装置之间作电连接是常见的应用方式,而线缆在与各种电子装置组接时,必须在其导线末端加一个电连接器,以与电子装置的对接连接器相配接而达到电连接以及传输资料的目的。线缆连接器通常靠若干导线与电连接器内的导电端子结合而进行电信号传输。一般而言,导线与导电端子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导线与导电端子通过焊接方式结合。在焊接过程中,为了使焊接牢固、致密、连续及均匀,业界一般使用由63%的锡与37%的铅或者60%的锡与40%的铅配成锡焊料作为熔接合金。但是,由于铅是有毒金属,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故有改善的必要。而且线缆导线的焊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也并非良好的选择。
导线与导电端子结合的另一种方式是靠导电端子与导线的绝缘刺破连接而进行电连接。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中国台湾省专利申请第81204867号、第82213773号、第85213995号及美国专利第5,624,274号、第5,885,111号等案。但是,绝缘刺破型接触由于导电端子要与并列导线一一对应刺破,其对导电端子与导线之间的对应位置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导电端子或导线的其中一根稍有偏差,则整个对应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影响电信号传输。而且,在刺破过程中,也有可能因为刺破力的不均匀,使部分导电端子与导线之间接触不良,甚至无法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性能优良、组装方便快速、固持紧密且无需焊接的线缆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线缆连接器包括连接器、载体装置和线缆,其中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相对的侧壁以及与其相邻接的顶壁和底壁,且侧壁、顶壁和底壁围成收容空间。导电端子组设在绝缘本体内,包括抵压部及与对接插头连接器进行电连接的接触部。载体装置组设在上述绝缘本体的后部,其内设有若干槽道。线缆包括若干信号端子,该信号端子收容在上述槽道中以与抵压部进行电连接。载体装置进一步设有固定槽以及楔形固定块,该楔形固定块设置在固定槽中以稳定固持上述线缆。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但导电性能优良,而且组装方便快速、固持紧密。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信号端子与导电端子接触状态示意图。
图3是沿图2所示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除遮蔽壳体外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除遮蔽壳体外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请参阅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包括连接器10、载体装置20以及线缆30,其中连接器10包括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均包括绝缘本体11、导电端子13以及覆在绝缘本体11外的遮蔽壳体12。绝缘本体11包括两相对的侧壁111以及与侧壁111相邻接的顶壁112和底壁113,且侧壁111、顶壁112和底壁113围成收容空间114,而其中顶壁112上设有固持槽115。另外,绝缘本体11的后端面设有收容槽116,且该收容槽116的两侧设有导引槽118以及设在收容槽116一侧的固定槽117。导电端子13收容在该绝缘本体11中,包括抵压部132及与对接插头连接器(未图示)进行电连接的接触部131。另外,连接器10进一步设有收容在上述固持槽115中以显示电信号是否导通的指示装置14以及将指示装置14固定在固持槽115中的固定键15。
载体装置20组设在上述收容槽116中,其前端设有收容上述抵压部132的若干槽道21,且载体装置20上部具有贯穿的固定槽25,楔形固定块22收容在上述固定槽25内来固定线缆30。固定槽25上方设有若干半圆形收容部26,收容部26上方设有若干收容孔27,线缆30从收容孔27中穿过,又反向折回并卡置在收容部26中。载体装置20两侧相对应于上述导引槽118位置设有引导载体装置20装入上述收容槽116中的导引柱23,以及收容在上述固定槽117内的固定部24。
线缆30固定在上述载体装置20上,其包括收容在上述槽道21中与导电端子13进行电连接的若干信号端子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11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